大唐玄奘 | 自清净

选择仓央嘉措,初步认识了宗教。

了解了佛教卍的慈悲,从前只知道大慈大悲,却不明白其中含义。知道今天听到老师讲起原来慈就是离苦,悲就是得乐,为众生离苦得乐,才是佛道的大慈大悲。

知道了释迦牟尼原来是官二代,白象入怀而生,所以纵然父亲如何保护,还是逃不过成佛的结果。

在官宦世家,他享尽荣华富贵,吃遍山珍海味,也相遇多少风流之辈。可是在这一切的享受下,还是掩盖不了他那颗装满慈悲的心。尽管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他看到的只有生离死别的痛苦,只有被病痛折磨的痛苦,这些痛苦驱使着他,让他不得安宁。

所以,最后他还是出了家,入了佛门。替百姓保佑安定,还自己一个清净。

菩提(榕树)树下悟人生,菩提子道出了大彻大悟。这一生又有多少入世不深的人能够平静下来不被世俗的一切所困扰呢?又有谁能够在享受面前说我不爱享受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唐三藏生长在长安城,是一名僧徒,看惯了世间繁华,而在长安城慌乱之时,为了让百姓安宁,让国家安定,便决定要去天竺取经。一路上的种种艰难困苦他是知道的。可是人生本苦,又有哪条路是一直快乐下去的呢?然而并没有!

就像西游记西天取经一样,一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此去天竺他只有一个人,没有人为他保护,也没有人为他送行,他只能一路摸索一路前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生活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我,对佛教的认识并不深刻,只是偶尔到寺庙里去烧烧香,祈求菩萨的保佑。但是纵使如此,佛教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千世界不就是随佛而来的吗?我们平时所祭拜的观世音菩萨不也是与佛有关的吗?我们平时所说的要随缘不就是佛教思想吗?……所以我们既远离佛教又靠近佛教。

看到那种寺庙的圣洁,佛法的庄严,以及僧人的平淡都深深震撼了我。甚至说有点喜欢那种清净,那种庄严,僧人那种与世无争的模样和随缘来去的态度,这并不是一种消极出世的态度,而是不争。

只是在现代化的影响下,那一片梵天净土是很难再找到了!在经济利益的驱逐下,那种淳朴也早已被抹去!

西藏,布达拉宫,或许是多少人都想去的人间天堂,也是净化心灵的天然圣地。它被人们赋予了神圣的想象,而藏区的人在我们心中亦是如此的淳朴善良,和那片净土是如此的相得益彰。

可是经济利益已经开始在一点一滴地侵蚀这这片净土,让它逐渐远离它最原始的模样。

而在这部电影中,每每又让我看到了希望,这种真诚,这种执着,这种坚毅是抹不去的,它诠释着神圣,它不容侵犯!

感谢仓央嘉措,让我的灵魂知道原来这世界这般纯洁。也感谢《大唐玄奘》,让我依然相信世间美好驻存。

心之所向,便是最好。当然,纵使如此,我依是俗人,脱不了俗界,免不了俗气,只是如此,使心灵得到慰藉。能知所爱,已是开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1] ,其先颍川人[2] ...
    U一like阅读 949评论 0 1
  • 信仰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看了《大唐玄奘》这部电影我才知道。我不信仰宗教,但这部电影让我对佛教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
    晏姝阅读 1,266评论 6 3
  • 玄奘法师(公元602—664),俗家姓陈,名袆。河南陈堡谷(今少林寺西北)人,兄弟四人,玄奘最幼。二兄长...
    空中的石头1阅读 1,136评论 0 2
  • 我喜欢宁静,但也渴望热闹。我喜欢忙碌,但也希望得到一丝清闲。 想起认真仰望天空时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
    王小蓉WR阅读 287评论 0 1
  • 孔明盘很美,美在这里有丰富的植被,它们呈现出自然的芳香,自然的五彩;孔明盘很美,美在这里的神奇云雾,多情的树和草,...
    小小小辉阅读 43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