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还是站是个填空题。车厢空闲时,坐还是站随便你。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不得你,忽来的空位是幸运的,常常是有个空间容你站着就不错了。坐还是站?其实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选择。所以,上车后就别东张西望找空位啦!能有个宽松的地方站着就好。特别是在人多时,对于坐着的来说下车就成了个问题,不仅要提前让出座位,还要耗点力气挤向车门,如果不是在换乘站下车,可能还要多费些周折。
如何站着是个综合题。车厢宽松时不是问题。但如果车厢拥挤时,如何站着?就是个技术活了。多数人上车后首先找个抓手,其实最佳位置是角落,各种角落,特别是人流涌向上车时,角落的优势更加明显。既不会被挤得到处“跑”,也会感觉那里其实最宽松。没能占领角落,也当尽量找个可依靠的地方,其三才是找个抓手。实在是没地方可靠可抓,侧身站立的重心最稳,也可两脚顺着前进的方向尽量分开,才能保持重心的稳定性。这些都做不到,那就只能任由摇摆啦!
玩玩手机是个必选题。玩手机是个社会问题,常被各种诟病。但在地铁车厢里,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是在人群拥挤的时候,手不知该放在哪里?自然下垂,会不经意间碰到谁,可能还是个尴尬的部位;举起来,时间长了也不是个事啊!特别是面对满车厢陌生的人,背靠背还好,正与你面对面时四眸相对多有不适,扭头回避也不行!因此,只有玩玩手机这一种选择,既可消磨时间,也可排解尴尬。更重要的是,在车辆运行摇摆时碰着别人,特别是异性,少了些不必要的猜忌。其实,此时无论与谁拥挤在一起,感觉都是怪怪的。
乘坐时机是个选择题。对于上族来说,什么时间上车,是根据上班时限和路程计算好的,似乎没的选择。但我认为,上班时可适当早点走,下班时可适当晚点走。既可避开最高峰的时间段,也可避免因不能及时挤上车带来的被动。如果不赶时间,还是应当避开早晚的高峰期乘坐地铁,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反之不仅无法享受应有的照顾,挤在人群中就是找罪受,最关键是,确实给上班族增添了本可避免的拥堵。
住在哪里是个判断题。住在哪里之所以是个问题,是因为地铁已经成为出行,特别是上班族首选的今天,靠近地铁已经是商品房一个重要卖点。住中心城区,自然少了坐地铁的担忧,骑车、步行、公交车,可选择的余地大,可房价真心贵啊!住郊区周边,因房价低很多,是工薪阶层不得以的选择,上班自然要提前更多时间出发,但只要靠近地铁,起发的前几站人相对较少,大都还能有个座位,优势还是有的。不远不近的地方,地铁经过的中间段就可怜了。挤不上车是常有的事,好不容易挤上去了,经历的是无休无止的拥挤,不能自已的冲击和摇摆。在高峰期的车厢里,只有一个念头:早些到站吧!我要下车。
身体条件是个变数题。身高是先天条件,个子高的不用“躲”在别人的臂弯呼吸;年龄是个先决条件,年轻的不用为与陌生人的拥挤而发愁,有了点年纪就要注意避开拥挤的锋芒;性别是个反转条件,男孩子不用为相互拥挤而担心“被占了便宜”,女孩子常被挤得“哇哇”叫;体格是个主要条件,健壮的不是被别人挤着“跑”,而是挤着别人“跑”。
这几个问题,坐地铁的你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