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佩奇大电影的预告片《啥是佩琪》,刷爆了朋友圈,试着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析了一下《啥是佩琪》中爷爷为孙子制作佩奇的过程。
产品角色:产品经理:爷爷, 用户:孙子, 需求:得到佩奇
过程分析:
1. 爷爷从孙子处得知需求,孙子喜欢小猪佩奇,但爷爷不清楚小猪佩奇是什么东西(对需求了解不够明确)
2. 通过查找字典(自我查找需求及其定义)、询问小朋友(相关用户调研)、问村里的人(扩大用户调研范围)。
3. 从村民朋友了解到女主播佩奇、佩奇牌护发素、名叫“佩奇”的村民、下佩棋。(这些都是在获取需求中的伪需求,获取到的错误信息,被爷爷及时的排除处理)
从老三的媳妇在北京当过保姆(通过相关知情人士询问,得到大致详情)
4. 得知佩奇是红色的小猪,回家想将自己家养的猪刷成红色。
详细了解后得知佩奇是动画猪,并类比鼓风机(竞品分析,竞品描摹)
5. 进行佩奇制造,完成一代产品后,展示给老三媳妇看(初代产品产生,使用上线,给内测用户体验后,得到用户反馈)
6. 根据老三保姆(用户)反馈得到对产品进行改进。(产品迭代更新过程)
7. 得知爸爸没回来过年,无法把产品给孙子(产品上线延期)
8. 孙子回来,得到佩奇(产品上线,用户使用产品)
整个短片中,爷爷从了解到孙子“需要佩奇”到爷爷“寻找佩奇”,再到“制作出佩奇”,实际上就是产品从需求获取到产品产出的过全程。
从爷爷在探索孙子“啥是佩奇”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伪需求,描述错误的需求等。在产品经理探寻需求时应该注意到用户真正的需要并与用户及时交谈,得到真需求。
爷爷了解需求后,开始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在老三媳妇的不断参与下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促使佩奇的产生。在开发产品时,应主动邀请用户参与,保证产品不能偏离用户需求,将需求落地。
在产品制作完毕后,上线时间可能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改变,产品经理需要保证产品的完成度和完整性,让用户能够体验到可行的产品。
附上视频连接: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