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底来京实习北漂,兜兜转转也过了九个月,还差一个秋季就算把北京的四季都体验完了。期间换过三次工作,从实习导演到RPO再到视频运营编辑,被骂过无数次,无疑不是在质疑我的能力,所谓的情商也刷到了最低值。我试过调整,但好似也没有改变被嘲讽的结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破“转正”的僵局。
今天收到上周参加复试的公司的录取通知,薪资和未来发展皆我所期望的,唯一害怕又能鞭策我的是长达六个月的两个阶段的试用期。从基础的剪片子做起,剪辑向来都是我比较抗拒的,但这一次我不想再逃避了。
虽然已经在三家不同性质的公司待过,但我仍没弄明白该怎么和同事们相处,或者说我在职场中逐渐开始从一个和朋友们嬉皮笑脸、大大咧咧的人变成了一个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话的人,好似我一说话空气就会变得安静。
我的第一份工作,周围除了我们组长是个80后男生外,其余大都为大四即将毕业的90后女生,她们来自全国不同的高校,极具各自特性,有着这个年纪专属的美丽。而我的不合群好似在于定位不够清晰,不够主动。原以为自己的话语会在和她们相处中逐渐变多,事与愿违的是我更不怎么发言了。连吃午饭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起先她们吃饭我便跟在后,后来发现怎么也融不进去,便选择了放弃。
期间我总找不到合适节目的选手,看着比我后来的美女都顺利找到了选手,我又开始懦弱的自我催眠了,也许到现场以后我就能做的好点了。实则没有太多价值的人,连上场的机会都会被剥夺,我亦如此成为了被组长抛弃留在公司继续找选手的第二梯队,没有能力就差没印在我脑门上了。那段时间,仍没找到合适的选手,再加上到新的组里她们漠视的眼光,连我自己都开始放弃我自己了。期间有两个画面让我开始有了挣扎放弃的决心。
第一个画面发生在公司报选题,组内负责人说:“我们公司最看重的就是找选题,如果你连个选题都找不到有什么用呢?”(我切身明白这句话的真实性,我也知道自己不够好)然后中间忘记发生了什么,随后我只记得她指着我大声问了一句:“你认为你有什么优点吗?”我鼓足勇气懦懦的回了一句:“我觉得我的沟通能力还行。”她则嘲笑道:“是个实习生都会沟通。”对啊,所以自那以后,我变得更胆怯,好像每个月拿着他们800元的工资、每天带选手和他们开会到凌晨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无能,内心真的有拖了组织后腿的内疚感。
第二次有这种感觉是在现场彩排完,即将正式开始录制的时候,摆完道具,我发现有一个酒瓶的位置被选手动了一下,就问带我的姐姐要不要紧,可能说的不清楚,她问我确定吗?我点头。正在想办法,一个和我同级的女生冲过来大声的质问我,到底怎么回事,又说什么你难道没拍照片,位置怎么能不对呢?之类的话,突然间我又怂了,那一刻我甚至都忘了我说过什么,然后所有的错都集中在我身上了,心莫名的凉,因为周围的人好像都在观看我这个古怪的弱者又犯什么错了,是我犯的好似才理所当然。
和编剧老师对本子,老师:“不能给我留两个有能力的人吗,没有其他人了吗?你确定她能行”带我的姐回道:“没有了呀,我们也在发愁。”这种质疑时常会发生,我也不知道我做错过什么,每个环节我都用心用笔记,他们给我的标签,当我怎么也打不破时,我选择了离开,不再出现在他们身边应该会让他们和自己变得更好吧!
我的第二份工作RPO,只干了四天便辞职了。之所以会选和我专业完全不搭的工作也是因为上份工作让我开始完完全全质疑自己的能力,想换个环境找平衡。真的换了以后,在打电话和搜集资料中,没有了熬夜和挑战,我又不适应了,所以我选择了和平离开,开始继续找和我专业相关的工作。
我的第三份工作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这份工作的出现,让我在北京度过了最开心的四个月。它的位置在我最喜欢的书店附近,我的上司人很nice,工作内容难度不大,我也喜欢。每天新鲜的资讯让我感觉自己与这个时代共同发展,这种感觉很奇妙,是以前工作或学习中不曾得到过的。
决定辞职的那个早晨,原本如果自己的能力风格再好点,也许得到就是转正通知了。可自己欠缺的,迟早要用一种割爱的方式来补偿,所以这一次的离开,是我想要去扎扎实实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希望还能再回公司看看。在这里我也留下了没有做好的愧疚感。
时间的年轮来到了秋天,是我在北京四季中唯一没体验过的季节,即将迎来我的第四份工作。我不期望自己顺风顺水,只望能把以往的不足都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