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这样讨论爱情:男人们即使在恋爱的短暂期间,也不停地干一些别的事分散自己的心思:赖以维持生计的事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沉湎于体育活动;他们还可能对艺术感到兴趣。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我认为这个观点无比正确,但是这并不全面。女人同样的像飞鸟一样,想体验不同的四季,去捕食海面调皮的鱼儿,去看最“浓烈绚烂”的日出。
在“20岁的光阴不再来”的演讲中,主讲人讲到20到30岁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未来生活的决定性影响。这不是青少年的延伸,而是决定未来生活的最重要的十年。
作为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很多人焦虑着,想体验不同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也想考研想考CPA想学习心理学好好学习英语,也想接着学乐器等等……
学好英语,学好口语。就可以周末去兼职,领着外国友人参观本地的风景胜地。听听他们口中的生活,他们平时玩什么呢?他们的成长轨迹又是如何的,我们的观念有什么不同?我不想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我的周围朋友的观念里,女性的脸蛋身材都比思想重要。
像是生活在一片针叶林里,作为一颗幼小的针叶林,我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轨迹也将成为我的。像案板上的青蛙,不会被扔进滚烫的油锅,但是案板上的菜刀却把人按得死死的。要怎么动弹呢?
小A告诉我,考研的时候他总是每天一点半睡觉六点二十分起床,炎热的夏天他依旧与没有空调的寝室同在,因为近的距离环境和学校差不多的的房子都被租完了。他很久以来都一个人走,坚持了六个月,他说他真希望在电影里过日子,下个镜头就是一行字幕:多年以后。
那段时间过的挺煎熬的,就像主动把自己丟进了一个玻璃的透光的房间,他大声的说话却没有声音,外面的声音也很小。世界常常是一片寂静,没有快乐也不很少有悲伤。后来他失败了。
CPA证书,这绝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非专业的朋友至少得保守的说至少得花上三年时间。
……
考研的朋友考研出来就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生活吗?
像是摸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挪动步伐。缓慢又无力,有时候焦虑或许来源于我们本来的矛盾的生活。
我们往往没有那么多的试错的机会。
年轻人焦虑吗?我觉得很多人都焦虑,只是有的人宁愿把自己的眼睛闭上,想等到水淹没到鼻子的时候在说。有的人很早就焦虑着,因为他们思考长远,但是想远了其实也并不轻松。
想远了,你会知道考CPA意味着你需要每天下班周六周日都要学习,不能那么欢快的出去玩。别人对着好看风景的时候你着书本。
细想来,人与人的差别就在这里。
有句话“你能忍受多大的诋毁,就能有多少完美”。我认为把每段话的最后两个字换成 孤独自律和成功快乐,是很真实的。
路总是要一步一步走的。“等你到了一个阶段,有自己的事情做,有自己向往的地方,不依附任何人成全生命的意义,你谁都可以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