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夯基育苗工程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校园内外绽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各学校应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实施夯基育苗工程,力求通过文化育人、教学育人、活动育人、教师育人、家庭育人,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主心骨”。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切实把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亲自部署,召开工作推进会传达学习贯彻中央、区、市关于民族工作的会议精神、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同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纳入意识形态责任制,列入效能考核,与开学工作、日常下校检查相结合,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理论基础。
坚持思想铸魂,增强“向心力”。大力实施夯基育苗工程,紧扣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素质教育四个发展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政教育,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全过程,推进戏曲、书法、剪纸、刺绣、篆刻等传统文化进课堂,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全过程,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不断增进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严格落实“升国旗、唱国歌”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团入队等仪式活动,创新国旗下讲话形式,常态化开展网上主题团队课学习活动,不断扩大青少年学习覆盖面,增进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坚持文化引领,唱好“凝心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深入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全力推动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生动局面。强化氛围营造,使国旗、国歌等形象符号在全市各学校全覆盖,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在校园内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进行共同体理念宣传。加强凸显单一民族、强化民族差异性、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化元素的排查,营造团结、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各族青少年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增进感情搭建平台。强化活动实践,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找准工作切口,通过共同学习英雄事迹、共同讲述英雄事迹等形式,有效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让各族青少年在红色故事中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及互观互检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共建共享民族团结进步成果;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石榴籽”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青少年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共居共学、共事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