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之久,再次翻开半年前觉得生涩难懂费脑细胞的《沉默的大多数》,时常被王先生的幽默乐的笑出了声。对于那句书本只有在合适的时候阅读才会有共鸣,真的是有了越深的体会。
《沉默的大多数》是读的王先生的第二本书,依旧是杂文集,所以更多的是想从王先生本人来谈及这本书带来的反思。相比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更为深刻。也许是因为对那个时代的背景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所以在他的文字里看到的更多的是有趣。能把曾经过得苦日子和不公平,用一种特有的黑色幽默和讽刺表现出来,真的是蛮可爱。
我时常在想如果他还健在,看到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尤其是文学史上的老前辈一个一个离开,后来居上的所谓年轻作家写的畅销书不过是一堆盛产焦虑的自嗨,为了各自的名利把这个社会搞的乌烟瘴气,不知道会爆出什么金句。或者看到文学史在他们那一批耄耋学者一个个老去以后,一步步衰落到现在的地步估计会被气的一口老血喷出来。
不同于蒋勋先生的温文儒雅,或者李敖的满身戾气自以为是,或者一些文绉绉学者的自视清高。他很诚实也很真实,他诚实的表达自己,暴露缺点,不把自己当圣人,也很真实的去批判所有的一切,不论是同行还是在他那个年代看到的社会现状。求同存异的去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不刻意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这个时代越来越缺少敢于说真话的人,缺少真实的人,所以才会觉得他格外的真实可爱。
我是从他的文字里开始学会反思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建立起了相对正确的三观。现在很多年轻人会吐槽时代的变迁和不公,是他的文字让我知道我们总是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去意淫,觉得那些没经历过的都是好的,只有自己现在经历的都是差强人意的,想去逃避现在的生活。而其实我们现在经历的一切在人类开始存在的时候都在经历的,不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被换了不同的外衣存在,在盛产焦虑时代来临前他就看清了所有问题的本质,然后用一种半真半假的口气去阐述自己看到的一切,让我们去反思。
最后引用一句他在杂文集提到的费孝通先生被记者提问的话来结尾。记者问费孝通:你觉得中国多少年会再出一个费孝通?费孝通:50年。我也很想知道中国多少年会再出一个王小波,不知道王先生尚且在世又会怎样回答?也许再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