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能量》读书心得
《创能量》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正刚,他现在的工作是企业管理培训,之前的12年在思科工作,曾任思科中国区总裁,直到退休。再之前的工作是坚守DEC 4576天,也就是12年多的时间,直到公司倒闭。先不说他书中讲的方法论,单说他两次同样长达12年的职业经历,不得不让人佩服。所谓的行业深耕,所谓的经验积累,应该是需要对一份工作深入持续做下去的。反观我个人,毕业之后到现在已经换了三四个工作了,而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找到自己能够长久做下去的公司。
书中说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玩”,这应该是代表了他的工作心态。都知道马云说过,一个员工离职的原因无外乎两种,要么不开心、要么钱没到位。我想林正刚的这种“玩”的心态很大的帮助了自己和周围的人一起认真工作下去。但是怎么“玩”呢,下面是整理的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论。
价值观---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灯塔
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可以帮助自己明辨是非、判断对错,是个人职业素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素养的一部分。价值观不是固定的能够看到的东西,是需要影响和培养的,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反映在工作过程中的8点优劣对比是:
互相欣赏<1>互相质疑
对事<2>对人
互补<3>互掐
持续改善<4>少做少错
直接讨论问题<5>打小报告
CEO心态<6>山头主义
关注业绩<7>关注政治
言出必行<8>言而无信
我非常赞同作者提到的这8点价值观的表现,但是我在公司里看到的或者感受到的大部分是恶劣的那部分,彼此互相质疑、互掐互撕,甚至人身诋毁,各种派系、小公司大政治,等等。感觉很多人每天想的不是怎么把事情做好,怎么带着团队一起把事情做好,反而是处处想着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一次次让我心寒、一次次让我怀疑人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听说日志团队那边出现BUG要扣钱,那这写10000行代码出100个BUG和写100行代码出10个BUG,看似100个BUG多,但是比率是百分之一,而只有10个BUG的比率却是十分之一,这不明摆着让人少做少错嘛。这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的!
心态---职业经理人的内功
心态确实很重要,比如我现在的心态就是不积极的,最近已经严重影响的我的工作,所以我在寻求一种改变和解脱。
“正确判断自己的位置,然后做出适合环境与身份的沟通,是人生的修炼。”其实我在这句话上是犯了大忌的。我知道公司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从片面信息看到的那样,而且人无完人,不能默认为公司管理层的所有行为都是完美的。我本就是一个普通员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即可,领导肯定有过充分的考虑,即便是错的也会逐步调整和改善。
………………………………………………………………………………
其实保持上面的心态,我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为什么会心态爆炸。我认为可能有两点原因:
一,我是一个老员工,虽然没能赶上公司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但是我是看着公司从只会爬的婴儿到现在已经可以自己走路。公司有很多同事,从老板到普通员工,大家都付出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每次想到过往的一年多,有过很多心酸、有过很多争吵、甚至还有泪水,而更多的是团结、是共同的努力、是互相帮助和鼓励,大家一起面对失败、一起享受喜悦,看到自己和别人都在成长,感觉非常高兴。…………可是现在,老员工走的差不多了,很多新人都不认识,彼此感觉没有任何交集,甚至不知道是一个公司的。而现在的整体工作状态,完全没有了以前主人公的意识,或者说想有但却是被抛弃了的感觉。现在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一起准点打卡下班,没事看看别人的笑话,互相吐个槽唠唠嗑啥的。有一种当父母的,看着孩子在长大,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说不需要你了,而你呢还想守护,却只能在旁边看着,心里希望他能在摔倒的时候想起你来。
二,第二点原因很简单,就是马云说的,工作干的不开心、钱也没到位。
沟通---职业经理人的基本功
沟通的重要性和作用都知道,而且在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后,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提到了沟通八式:1、讲话的目的是让人听懂,而不是表现自己;2、讲话的方式要是讲故事,而不是一上来就讲道理;3、表达态度要真诚,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虚情假意;4、沟通是双向的,是互动的,要给对方反馈;5、沟通时多些正能量,少点负能量;6、批评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更多的应该是鼓励;7、用主动的心态去沟通,对于时间,如果你不主动安排自己的时间,别人就会来安排你的时间;8、要注重沟通,要持续沟通,主动跟进而非等待。
知识---职业经理人的套路---企业运营框架
有效运营的三种能力:
[if !supportLists]l [endif]寻找方向的能力,即策略。
[if !supportLists]l [endif]调动资源的能力,即计划。
[if !supportLists]l [endif]将策略变成影响市场的影响力,即执行。
企业运营框架的12个模块,对标公司:
………………………………策略………………………………
[if !supportLists]l [endif]企业愿景:
成为中国智能运维行业的第一品牌
让所有的中国企业都拥有BAT级的IT运营能力
[if !supportLists]l [endif]企业使命:
专注于帮助运维团队提升价值和幸福感
[if !supportLists]l [endif]企业文化:
简单、诚信、高效、创新
[if !supportLists]l [endif]核心能力与价值:
(书中说核心能力是短期的企业使命,核心价值是短期的企业愿景,没太理解,也没办法和公司关联起来。我认为作为以技术先进性驱动的科技类公司,核心能力应该是技术壁垒,核心价值应该是技术的商业变现。通过技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同时获取商业价值,品牌、收益等等)
[if !supportLists]l [endif]市场定位:
之前公司是有4点定位,现在应该很只有很清晰的1点:
智能运维:AIOPS,专注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升运营能力
[if !supportLists]l [endif]进入市场:
目标客户在哪,怎么跟客户沟通,怎么让客户买单。
[if !supportLists]n [endif]灵犀的目标客户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政企、银行等行业的运维管理部门。
[if !supportLists]n [endif]了解客户需求,进行用户调研,需求分析,跟客户沟通传达灵犀理念,让行业内的人都知道灵犀。
[if !supportLists]n [endif]同样的,了解了客户之后,客户也知道了灵犀的存在和优势,当客户认为灵犀能够帮他解决问题,再加上商务关系、产品竞价等手段,客户自然会买单。
………………………………计划………………………………
[if !supportLists]l [endif]商业模型:
关键伙伴
OEM数据接入商
关键活动
自研
核心价值
智能运维软件
客户沟通
商务报销
市场运营
客户分类
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政企、银行
关键资源
员工工资
OEM成本
购买渠道
KA销售
渠道销售
成本架构
房租、员工工资、销售成本、运营成本、OEM和渠道合作成本
收入流
融资、销售回款
[if !supportMisalignedColumns]
[endif]
[if !supportLists]l [endif]财务预算:
做好预算很关键,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可以是金钱、时间、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目前公司这块应该是亏损的
[if !supportLists]l [endif]人事组织:
公司人事组织变动很频繁,而且动作也不小,操作起来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相信会逐步改善
………………………………执行………………………………
[if !supportLists]l [endif]绩效评估:
目前公司采用KPI考核机制,但是在落地的时候不太容易,作者提的几点很好:
[if !supportLists]1、 [endif]目标要清晰
[if !supportLists]2、 [endif]设计自己的KPI
[if !supportLists]3、 [endif]个人提升计划
[if !supportLists]4、 [endif]沟通机会
[if !supportLists]5、 [endif]沟通心态
[if !supportLists]l [endif]管理流程:
公司目前在管理这块一直存在问题,但是个人又没有更好的建议,因此不做多说。相信在几次组织结构调整,管理层频繁换人,又招进很多HR来看,后续应该会变好。
[if !supportLists]l [endif]沟通平台:
公司三步走流程是很好的沟通平台,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尤其人多了之后,组织结构层次多了之后,很难落地三步走。
管理---和员工一起成长
“领导力就是在你没有权力的情况下,仍然能指挥团队去完成公司给你的任务。”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具有领导力的人,而在之前的团队合作中也确实体现出了一部分领导力。
“真正有水平的领导必然对企业文化很重视,但更重要的是不光要嘴巴上重视,更需要通过沟通机制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员工的行为。”简单、诚信、高效、创新。
权力 VS. 员工成功、激励机制:服从 VS. 投入、猜疑 VS. 互相,作者提到的很多观点,很多都能在公司内找到影子。这是一本好书,尤其对创业公司的管理团队。
职场---职场行为的8个方面
部门关系:要协作而非内斗
做事方法:有计划而非救火
执行力:专注执行而非光说不练
企业文化:看重能力业绩而非头衔
领导力:真正落实公司的策略很重要,而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工作环境:认真做事而非搞政治
团队方向:需要团队管理者给整个团队一个清晰的方向,而非让团队成员迷茫
沟通环境:保持畅通的沟通,而非堵塞沟通的渠道
********结尾********
心态真的很重要,引用作者的话作为结尾,来勉励自己:
“我从来没有感觉是给人打工,因为我知道工作经历永远都是属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