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的美丽—读《地上的天空》读后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冰冰老师组织的短篇共读活动。

      先说一下题目吧。第一遍读这篇文章直接都没记住题目,什么意思呀?地上的天空。就记得什么天空,对这个题目懵懂。

      再细读,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冲突的美丽。生活在现实的地上,心里有一片隐秘的美丽天空。

  在看语言。一上来对书房啊书呀的描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不能让书房一直做着老大,让我来说的话不能让书房占据了主要位置。还有像:我心底里还是尊重这批书的,觉得应该有更好的投奔之处。让我写的话可能就是:更好的处理掉这些书。不料几天后他的银行卡上颇有气势的涨出二十万。让我自己写会写的银行卡上多了20万。我一松手,衣服猛地蹿了出去,先在空中兴奋地转了一个身,然后轻盈的跑向远处。让我写:衣服随风飘走了。

      语言幽默又让人深省。十年不算一个很奢侈的数字,但对一围而言终于成了一个遥远的虚词。大约一年前他一头撞上一种叫下咽癌的东西。一个“撞上”让人心生悲催。那天一大桌人场面热闹纠缠,我和一围凑巧坐在一起,两个人在夜热闹中都显得安静。既然是躲清静,我们俩就没有多说话,只是靠在栏杆上,默默看着远处明明淡淡的灯光。纠缠一词反映了当今酒桌的一种现象,躲清静,突出反映一围喜欢安静读书的原因,他喜欢追求内在的丰盈,不喜欢这种表面的热闹。不是线索,是实物,他是我男友。这个表述为后文的描写,做下了一个小小的铺垫。一围是个活络不足,古板有余的人,正是这样一个人后面陈宛的描述让我惊讶。

    语言形象。但此时我心里又探出好奇的手,想抓住一些未知的东西。脸上还搁着安适的神情。冬日的阳光有些松软。因为他静着耳朵去听太阳的声音。怂恿自己。

    透过手机屏幕,我看到了你脸上的企图。陈宛翘了眉毛给我一眼。要是喜欢,可以送你一件,你自己挑个颜色。你别把惊讶动作,弄得太夸张我做的是你没有阴谋。男友这个说法还真是不准确,可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扣住我和他的关系。来世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真相,而我什么也不知道。对陈宛的描述,感觉这是一个很敞亮、坦诚的人。

      陈宛和一围的相识相知。此时陈宛:她穿着白色裙子,又不是粗条随意的人。此时陈宛离了婚正单着身,心里装着一堆郁闷,这也促进了双方交往。一围曾经告诉陈宛:在儿子眼里,他是个没有能力不能出彩的人,他曾经说过要为儿子挣点儿面子…。他的工作是平淡的。他的家庭是平静。可以看出一围生活得压抑。朱一围是个实诚的人,朋友很少,但认对了人就会往深里走。过了不久,两个人把对方视为可以讲心里话的人。又过了不久,两个人约在一起泡茶室、逛书店,偶尔还一块儿看一部电影,再往后的一些情节可按快进键。因为陈宛没有细说。她对此的表达是:两个人的朋友等级相当高,除了身体没有合并。

    结构上有插叙。到第十自然段时又插入了我回忆和一围的相识相知。

    多次用到对比反差。接下来描写到上高中的儿子周末返家只能在客厅里打地铺 ,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大多数家庭肯定是把卧室让孩子住,这样的对比反差,凸显主人公一围对书的热爱。

      当一围的妻子,联系到我,文中提到我之所以没有联系自己的老东家这一小段,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而当联系到区一家图书馆时,还准备专门立一个捐赠书柜,这至少对一围是个远距离的安慰。

  文中“我”的名字是吕默,这个名字也体现了我的性格是屡屡沉默。而且我很会共情对方:在我和陈宛喝茶聊天时,在这一个小时里,我接收到了你的不安,同时我也一直在琢磨,你把这个故事告诉我为的是什么?

    还有几个疑问:1.《第七天》我没有读过,所以不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2.不是收敛的收,而是收缩的收。有什么区别?3.我走过了一些关了门的商店,又走过一些没关门的商店,这种说法有什么意义吗?4.他眼睛看到的是水池里的白云在结冰,耳朵里听到的是太阳化开冰面的声音,在他的意识里,那应该是一种冲突中的美丽,这是指一围和陈宛是现实中的冲突美吗?5.只有在例外的地方,才能找到秘密的出口。这是指一围和陈宛的交往,是一种例外吗?那么一围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