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孩在20多岁以后才开始伤心

现在不是六七十年代,缺衣少食,但凡父母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虐待女儿。

甚至小时候都可以做到宠女儿,所谓的“重女轻男”,新裙子永远比弟弟多两件,生日蛋糕上的草莓永远先让你挑。

毕竟大部分女儿都会比儿子懂事贴心,也深谙女儿更容易被小恩小惠的情感感动,前期小额"投资"换取后期超额回报。就像把女儿培养成高知白领,终极目标是...

很多女孩在20多岁以后才开始伤心。

因为小时候太多甜蜜的假象让女孩们误以为自己是幸运的公主。

但到大事上面就一见高低了,只能供一个出国留学给谁,只能买一套房给谁,毕业后只能支持一个人给谁?嫁妆留给谁?父母财产有没有份?

二十岁后,那些被亲情打碎的滤镜会越来越多,它们如同会转弯的子弹,总能在关键时刻击中女儿的要害。

女孩子会被父母教育“亲兄弟永远会照顾你,给你在婆家撑腰”。对女儿就想着不要倒贴男方,对儿媳妇就巴不得多多倒贴。儿子能什么不用做得到全家托举,甚至还想吸女儿血来贴补他...为什么这样,父母是不会明说的。

妈妈当年为舅舅牺牲,如今要求女儿为弟弟牺牲,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的轮回里,唯一被打破的是女子对亲情的幻想。

完全当女儿工具化,无数女孩在成年后才逐渐看清面目。爱,被泪水晕染得斑斑驳驳。

我特别讨厌卖女儿的彩礼留给儿子娶媳妇的行为,为多一分彩礼不惜撕破脸皮的据理力争,并不是以为自己的女儿多么可贵,而是为他儿子在争权益,多得一分都是儿子的。

所以,两女一男的家庭是“极好”的,不仅能对冲儿子娶媳妇的所有成本,还能落下一些过日子,而父母就此高枕无忧,完美完成他的人生使命。

嫁出去的女儿,从此只剩下孝顺父母的义务,明明白白被隔绝在娘家的继承权之外。

一些落后地方,养女儿的成本,真的不值一提。上到初中,打几年工,补贴家用,早早结婚,早早走上回娘家的路是金钱铺成的路。

留在家里的儿子,才永远是最被在乎的。女儿是锦上添花,但女儿花,枯萎的很快。

经济独立是斩断枷锁的第一刀。这不是在背叛血缘,而是在终结单方面的血肉供养。

世上不是只有婚姻能吃干抹净一个女人,有时亲情也会,而且它道德绑架起来有天然优势。

能救自己的从来不是王子,而是觉醒的你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