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精神的后花园?

有人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吃米之外,人还需要精神。

还需要一方精神的后花园。


1

20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当时在山东济南一个“收废品的诗人”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他的名字叫高原。他两度高考落榜,却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白天他去收废品,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尽管如此,身体的疲累以及精神的困顿,都不能将他击垮。

他晚上总要挑灯夜读,笔耕不辍。

10年间,这位收破烂的诗人一边自学写作,一边挣钱供他的弟弟读完4年大学和3年研究生。

他自己有数不清的诗歌散文在报刊发表,并且出了书。

后来他又通过自学上了大学。


当时他的故事引来一部分人的质疑。

有人说他故作姿态,博眼球;

有人说他浑身透着穷书生的酸腐气息;

有人说他瞎折腾,不安分。


我想我是能理解他的。灯下的那一尺天地,就是他精神的后花园。

在这里,白天的喧嚣被彻底隔绝。

他漂泊的灵魂得以舒展,得以暂时的安放。

在灯下奋笔疾书的一刻是他生命中的光。


2

朋友的父亲是一位穷苦的农民,他靠打零工养活一家老小。

三十年来,他有一个习惯,劳累一天回来,总爱记日记。


他没上过多少学,日记里也多是柴米油盐,然而三十年以来他乐此不疲。

那一本本破旧泛黄的日记本,记录了他的家庭三十年以来的点点滴滴,琐琐细细。

朋友说,那些厚厚的日记本是岁月留给这个家的礼物。


一个中年男人为了养家拼尽气力,三言两语的家庭日记也许是他唯一的消遣,使他在逼仄的生活中,暂时喘口气。

在这方精神的后花园里,有他对当下的知足,对未来的期许。



3

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的男二号于德伟,是个职场老手。

在尔虞我诈的职场中,他深谙其道。江湖凶险,他一路厮杀,常常陷于险境之中。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镜头就是,每每迷茫之际,于德伟就在自家地下室的工作间里,静静地做木工。


在那样的时刻,商场厮杀的阴霾暂时散去。他卸下身上披挂的铠甲,舔舐伤口,抚平动荡的心灵。

他的工作间各种工具一应俱全,摆放井井有条,仿佛整装待发的士兵等待将军的号令一般。

我想做木工的那一刻,他是自己的君王,骄傲而满足。


4

我也曾经有过一片精神的后花园。

十多年前,我有两年的时间是坐公交车上下班。那也恰巧是我人生中很迷茫和孤独的一段日子。

说起来很荒谬可笑,我那时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坐在摇摇晃晃的末班车上,胡思乱想。

无数个夜晚,公交车上只剩我一个乘客,要行驶很远的路程。


车里很静,只有汽车发动机的轰隆声和车窗外的风声。

公路右侧的路灯在忽明忽暗的车厢里,投下长长的影子。

上一个路灯的影子退到后边去了,下一个路灯的影子又迎了上来。如此交替,不知疲倦。

于是我可以想很多很多事,漫无边际。我特别珍惜那样的时刻。


后来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如遇故知。

尤其是这一段,写的完全就是我当时的心境: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5

在这个苍茫的世界里,人终究是一种孤独的动物。

你和我,我们每一个人,或许在人生的某个时段,都特别特别孤独。

于是需要一隅之地安放这份孤独,使心灵获得须臾的宁静。

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这样一片精神的后花园:

在那里,我们积蓄力量。

在那里,我们如获新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