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家都能听到登革热这个词,登革热到底是什么呢?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如果你不知道伊蚊是什么,你可以理解为蚊子就行了。
登革热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病,迅速高热,头痛,颜面潮红,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极度疲乏,多样性皮疹,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有多脏器出血或休克综合征。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发病前6~18小时至发病后第3~5天是传染性最强的时候,在流行期间已经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这个疾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我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台湾,广东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般来说只发生于当地居民,外来人很少发生。
该病主要见于夏秋季节,与气温高,雨量多,和伊蚊大量滋生有关。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5天,一般为5~8天。
典型的登革热有发热,全身毒血症状,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以及其他,如肝大,黄疸,转氨酶升高。
轻型登革热较典型登革热症状轻,发热较低,全身疼痛症状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皮疹,无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病程1~4天。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类似,常常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3~5天后,病程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疼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项强直,瞳孔缩小等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病情凶险,多于24小时内死亡。
并发症
以中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其次是急性血管内溶血,其他并发症包括精神异常,心肌炎,尿毒症,肝肾综合征,急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以及眼部病变等等。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血小板总数减少。
特异性抗体检测:可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登革热抗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的抗体滴度>1:32,血凝值抑制试验>1:1280有诊断意义。
治疗
无特效药,采用综合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降温、补液、止血。
本病预防大于治疗,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如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
措施有减少进食的水及容器,开展宣传教育,制定法规,增强居民自行清理蚊虫滋生场所的意识,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