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之后的骄阳一天毒过一天,但另一场刺骨寒冬正越演越烈——经济寒冬。
贸易战、破产潮、裁员、失业成了这两年最刺眼的关键字。
国家层面更是提倡“勒紧腰带过日子”。
在经济紧缩的大背景下,老百姓都存钱过冬,不敢胡乱消费。
能在家里煮绝不在外吃,能坐公交的绝不打车。
各行各业都在过剩的产能中挣扎,唯一稀缺的永远是顾客。
熬过了小孩的考试周,全家压抑的情绪急需排遣,妻子提议,去珠海吃饭吧。
商场顶楼的美食广场里,饭市的人流零落。
接待员早早的迎在店门口,每个人都打醒二十分精神,目光炯炯的宣传态势。
我们还在犹豫着吃什么,一个戴眼镜的小姑娘隔着十几米远,小跑着递上菜单,情词恳切的推介菜品。
同一时间,邻近的店也扯开嗓子,朝这边唱起山歌来。
为了揽客,每家店都拼了命。
入店之后,服务态度殷勤得让人受宠若惊。
我随口一句,哪个座的空调小一点?
结果接待员立刻化身人体测风仪,挨个桌子感受风速。
优惠力度上同样拼了老命。
我们点了一个份18元的抄包菜。
过会儿,厨房回复没有包菜,却主动替我们升级成36元的豆苗,重点是不用补差价。
我愣是没明白这波操作。
用饭尾声,一位50多岁了西装男过来端着糖水过来,转身又捧来西瓜,还客客气气的给每个人递牙签。
糖水、西瓜都是送的,要知道我们才消费100多。
那西装男估计是老板,一副诚惶诚恐的老实样,他尝试活跃气氛,逗乐小孩,小孩子却不识趣的摆出三根线表情。
我赶紧打圆场,说,你们的服务真是好啊。
必须的,为了活下去。他说得很诚恳。
为了活下去,这句话让我很扎心。
一打听,店开业不到一年。
有分店吗?
没有,只此一家。
我看了看落座率四成不到,周末也许会好点。
以这店的规模装修,估计投入的钱远没回本。
全赖你们多多关照啊,那老板露出职业笑容,又塞给我们一叠优惠券。
我看出笑容背后的苦涩,可自己又好到哪里去呢?
席卷全球的经济寒冬,基层的老百姓无一幸免。
无数人在小视频上叫苦不迭,送外卖、开滴滴的、跑长途的、失业的都丧着脸喊,太难了……
寒冬才何时到头?
没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预测。
回去的路上,窗外烈日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