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这个品牌对整个智能移动端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作用,虽然这个品牌现在已经消失,但是它带来的对移动智能设备的研究与思考至今仍然对产品设计师有着长远的积极的作用。
palm有一套设计思想:zen of palm ,里面有三个谜语小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产品设计之道。
第一个故事:猩猩与鹰----怎样正确定位一个产品
怎样让一个大猩猩学会像鹰一样飞翔?
90年代,移动设备还处在萌芽阶段,大众对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需求很模糊。人们能在一个小小的能装进口袋的机器上干些什么事情?
苹果的掌上电脑 Newton MassagePad 就是一个一斤重的砖头,HP 将一个续航只有几个小时的砖头大小的电脑和一个步话机集成到一个公文包当中,而微软则三番两次地试图将Windows 精简为一个小屏幕可用的操作系统,苦于硬件设备并没有雏形,操作系统的设计也没有头绪,直到Palm Pilot 出现。
受限于技术和当时移动端芯片的性能,掌上电脑(PDA)注定和桌面端/笔记本电脑有着巨大的性能差距,而手持设备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交互方式注定是不同于以往的,所有人都在尝试和探索。这时候的PC就是那只会飞的鹰,那么只能在地上奔跑、在树上攀爬的大猩猩注定是没法“学会”飞翔的。
zen of plam给出的答案并不新奇:猩猩就应该做好猩猩该做的事情。
在PC上,功能越多越好,它不会受限于电池容量、复杂程度,相反在几乎没有用户基础的移动端设备上,复杂的操作和繁复的功能会成为阻挠用户的障碍,过于先锋的功能可能会成为电池杀手,不成熟的交互则会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充满沮丧的情绪,而PC和手持设备的使用场景、操作密度以及时长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这都明显是两个物种。pc和手持设备应该是互不互助的,而不是竞争性的,手持设备不一定要照搬pc上的功能。
第二个故事:山与茶杯----去芜存菁的哲学
怎样把一座山装进茶杯里?
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常常陷入“多即是好”的误区,认为我做的功能越多,产品就越受欢迎。但是最终效果却往往让人失望。功能和体验往往不是成正比的关系,尤其是在移动端领域。palm的成功很大要归结于他们成功的将体验和功能达到了一个平衡点,我们可以称之为“甜蜜点”。
关于之前的问题:怎样把一座山装进茶杯里?不如我们先想一想:为什么要把整座山装进茶杯里?
80/20法则
产品的发展大多是向着完满、系统的方向进化,Palm的硬件和软件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完善功能。用户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如何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并不是空想出来的,而Zen of Palm给出的答案则是80/20法则:用户花费80%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去解决的问题,构成了产品的核心需求,剩下的20%可以放弃。
实际上,说到这里,第二个谜语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山中的石头和泥土是没有价值的,只需要把山中的钻石都找出来放到茶杯中就好了,泥土和石头都扔掉。
第三个故事:铁匠与马----怎样倾听用户的需求
铁匠怎样才能学会打造完美的马蹄铁?
当产品设计师完成对一个产品的设计后,缺少不了测试的环节。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对产品的把握其实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那些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有用,但是不能全靠这些,每个人的身份不同,他的认知都是有固有的偏差的,这种情况能够尽量减少,但是绝对是避免不了的。而用户测试所带来的结果往往能够相对真实地反映用户的实际感受和产品的真实问题。
在进行用户测试的时候,不仅需要听取用户的实际反馈,同时也要观察用户的真实反应。
那么,一个铁匠要如何打造完美的马蹄铁呢?答案很有意思:从马的嘴里获取答案。
参考原文地址:http://www.uisdc.com/zen-of-palm-three-riddles
本文纯用作个人学习与记录,谢绝转载。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本人同意将其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