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位列草本之首,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历史上的“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芍药作为花相,自有一种沉稳谦逊的态度,它属草本科,故株高不会超过一米,它要烘托牡丹的雍荣,故花朵比牡丹的花小,处处不争处处让步,让牡丹唱绝春天,而后才在立夏前夕款款开放,花色虽不及牡丹,却也独有一番含羞娇俏。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戏题阶前芍药》写道:“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另一位诗人元稹在《红芍药》中赞“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其中这“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是赞它花开艳丽就连锦缎和桃花也望尘莫及,而芍药花的姿态更加简洁大方,既延续了牡丹的丰富,又开创了自己的一派风范,且花香袭人,更为其赢得花仙这一盛名。
只是古往今来,芍药都被冠以爱情花之名,总是带上一丝伤感和离别之意,情字一词最是无奈,除却最初的迷恋幸福和热烈之后,还需面对淡漠疲倦和衰弱,再美好的事物都会有完结的时候,再美好的感情也会面临分别。读经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句,而“赠之以勺药”普遍认为是“结恩情”,既以“结恩情”的意象出现于诗经中,后世作品中芍药也就成了“别离”和“多情”的象征。
作为五月花神,芍药开在春尾夏初时分,总是引发人们伤春叹春之情,而它的绰约天真之姿,绝艳奇芳之容,更是反衬出春去的寂寞和凄凉。姜夔在《扬州慢》中所寄托的“黍离之悲”,则更加令人扼腕。“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素以红芍药闻名,但在这里,娇艳的“桥边红药”却对比出扬州空城里寒水自碧、景物萧条,颇合“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花朵越是绮丽,反而会赋予更多的人为主观意念,这可能是芍药花自己所没有想到的吧。
芍药和牡丹作为姊妹花,因花开颇为相似,总令人无法分辨,其实两者还是有不少差别,牡丹开在四月中下旬,木本植物,可长到2米,叶子呈黄绿色,花朵硕大,而芍药开在五月初,草本植物,最高不会超过1米,叶子呈黑绿色,花朵较小一些,两者花期相差15天,现在正是赏芍药的好日子。
当人们在感叹牡丹华贵的音容和春天短暂的回忆中时,它钟情在自己的季节里,不声不响地把夏天迎了进来。春日舒爽温润,自是一年之中最妥帖之时,而夏天的热烈和奔放总让人有些吃不消,甚至有苦夏之说,只是作为花相,它用一份婀娜打开入夏之门,并让这夏日香气萦绕四方。与牡丹一起吐绿,却在牡丹之后开放,并处处逊于牡丹,得名花相不是浪得虚名。美,从来都不会是一种姿态,罗素曾说,参差多态就是幸福的本源,可以理解为参差多态也是一种美,你有你的华美我有我的朴实,你有你的健硕我有我的玲珑,美没有高低和等级也无从比较,只要是美的,它就能贴近和滋养心灵。故芍药之美,亦是一份只能意会而无法传递的感知。
那河边的芍药已经开了一些,大部分已经坐拥了花苞,随风摇曳在牡丹边上,桃李杏梨的树叶由翠绿转为墨绿,郁金香已经凋零,三色堇活跃在各个角落。春天的气息慢慢冷却,初夏的感觉已经漫延开来,河边的人们大都轻衫薄裙,笑意盈盈,而惠风和畅,花事宜人,“看取三春如转影,折来一笑是生涯。”岁月还是那么匆匆,既然无法阻挡季节更替的脚步,那就来拥抱这走近的五月吧,有芍药作伴,五月的瑰丽一样能照亮夏夜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