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于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
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都既清楚又简单,你必须要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
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最好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
看看它们是否与这些现实相符。
之后,你会和所有人一样,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一些实际上
完全不现实的念头所左右。这是正常的。
但是,通过不时地记录、思考与反省,你会越来越善于甄别
那些不现实的念头,进而摆脱他们的影响。这就是差别。
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不现实。
之前提到的“既勤奋又懒惰”的人群,基本上都是把这些现实当作
老生常谈的道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不记录、从不反省,
才常常做出荒唐的决定,最终堕落到那分田地。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
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事实上,那些真正能够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
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的人,他们一路走过来,
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么不易,
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
这甚至可以当作一种测试方法: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
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
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
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
尽管那些能真正做对、做好的人有时也会给出负面评价,
但这些评价通常是“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并不是为了获得优越感而发出的嘲弄。
无论学到了什么东西,都可以接着问自己:
“那……这个道理还可以运用在什么地方?”
反复问自己这种简单问题,
能够锻炼自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养成一个习惯——把要做的事情用纸笔写出来,
把任务落到纸面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哪些任务是简单而又机械的,
哪些任务是相对复杂而又灵活的
(对我个人来讲,需要思考的就是“非机械”的),
然后,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是一种很难习得的能力,
我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开始感觉自己可以相对自如地运用这种能力。
不过这种能力在大多数时候用不上,只有在任务太多、
时间太紧的情况下,我才使用这种能力。
应用这种能力时,要先坐下来制定一个工作列表,把任
务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
我通常把“20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作为一个时间片,
然后就开始像处理器一样处理任务。
这样做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的高效率工作。
尽管说起来很简单,
但其实需要反复应用才能把这种简单的思考模式变成习惯。
一旦养成精细拆分任务的习惯,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
摘自《把时间当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