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网图  侵删

译文

道,是万物的庇荫。它是善人的宝贝,不善人的依靠。美妙的言辞可以用于社交,高贵的行为可以赢得尊敬。人就算有不善的,又怎能舍去道呢?所以,天子即位,大臣就职时,虽然举行先奉上拱壁、后奉上驷马的礼仪,还不如就用“道”作为献礼。古代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正是说:有求的即能获得,有罪的可以免除吗?所以为天下人所重视。

解读

这一章阐明了“道”的宝贵和修道所应坚守的原则。人不论善与不善,居高位还是居下位,只有破一分无明,才能证一分真理。对于天子和三公九卿来说,道比宝马、璧玉更稀有珍贵。

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的法宝,不善之人也可以保全自己。无论一个人是好是坏,只要他能够领悟道的内涵,掌握道的理念精髓,道都会极力庇护他的安全。就是说已经改变了那种对外在世界固有的认知。

因为,大道对万物没有丝毫的偏爱,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当一个人的言行合乎以道时,大道就会奖赏他;否则会受到大道的惩罚。

在老子看来,即便是得到帝王将相之位,也不如静坐悟道。古人为什么认为“道”如此珍贵?不就是因为依道行事,即使有罪也可以免除吗(求道之人习得至上境界,他之前所犯下的罪行即可得到彻底转化)。所以说道为天下所贵是不难理解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