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势子 | 著
part 1 物品的整理
- 素简生活最重要的不是扔东西、做减法,而是选择对自己来说必要的东西。
- 不拥有多余物品——生活若有原则可依,若能走上无须思考的原则轨道,确实会很轻松。
- 自从开始素简生活,比起以前,大家更珍惜物品了。人们所拥有的东西一旦有限,就会倍加珍爱。
- 把不必要的东西分成两种:“立马就扔”和“暂时保留”。
- 放到纸箱里,一年都没开封,这类东西就直接扔掉。
- 即使它不能作为物品发挥它的价值,若是对人的心理能起到安抚的作用,我认为这个东西就是必需品。
- 经常会有“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却引起了一个大问题”的状况出现,关键在于“别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特意留下来一个小问题,就不至于引发大问题。
- 自开始素简生活后,无益购物及徒然支出大幅减少了。
- 虽然不缺钱,也要爱惜使用。对钱的意识发生了改变,生活也就宽裕起来了。
- 物质并不会让我们收获“美好生活”。
- 摸索“我买了这个,会有什么样的乐趣在等着我呢”?
part 2 房间整理
- 原则
- 收拾整理物品,清扫、通风。于是清晰感受到房间氛围发生了变化。
- 我觉得好房子要具备“让光照进来,让风透过来,不塞满东西”这三个特点。(这些于人际关系方面也同样适用:让光照进来即是发现对方的优点;通风即相互之间交流;不塞满东西即一个人不要负担太多,勉强自己。)
- (当一件你觉得不得了的事情仿若巨大障碍物一样堵在你面前时,你只需简单思考下,“这个是可改变的事物还是不可改变的事物”,便可打开通路。)—— 由整理引发的思考。
- 收纳的关键并非参照别人的正确答案,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正确答案。
- 东西用得越久,越有韵味,因为是“自己的东西”而倍加怜爱。另外,与自然共呼吸,自然就会回赠你“独有的私人时光”,即使没有多余的东西,也会拥有“我独有的特别的东西”。
- 收纳和万事一样。思考和行动并非一次敲定好就万事大吉了,要时常自我反省。
- 方法
室内设计
1.只限定在“黑、白、原木色”三色,这样空间上也统一协调了。定好规则之后,便不再放置多余的东西,房间变得清爽多了。
打造“整理结构”
1.只拥有必要物品。物品管理是从数量开始的。
2.不过于分类、分散。
3.一览无余,东西很好找。
4.适度地按色区分。
5.定期复位。
6.不作多余变动。
儿童房整理方法之一
1.摆成一列。物品前后无重叠,摆成一列,没有死角。
2.利用颜色区分。容易混杂的纸类,利用不同颜色来帮助记忆。准备了三种不同颜色的收纳箱,分别用来放教科书、绘本、照片及画。物品一躺就隐藏看不到了,所以箱子里灵活运用了隔断来相互隔开。
3.一目了然。使用透明盒子+标签,里边有什么东西一目了然。即便使用过程中东西乱放,因是透明材质,从外面可看到,就可轻松找到。
儿童房整理方法之二
1.空箱子促进整理行动。左边的抽屉里放的是印刷品及光盘等物品,是暂时置物处。满了的话不需要的东西就移到右边的空箱子里,一时用不到的就丢进垃圾箱。
2.常用品放到钟表下边。装饰架子上放着频繁使用的东西以及要归还的东西。每次看表就能看到,所以不会忘。
3.衣架收纳一目了然。T恤及运动衫都挂在衣架上。衣物可遍览且好找,整理也是一眨眼的工夫。上衣与裤子左右分开。布料收纳桶里是绒布玩偶。
厨房的清理
1.首先要把东西都拿出来。东西数量并不多,大概需花五分钟左右。拿出的同时,顺便可以确认下物品的用途。
2.全部拿出来后,把里面擦干净,结合使用频率,再把东西放回去。
我的感想:
- 物品少而精。只购买必要且喜欢的物品。
- 制定家务原则。
- “少量”会引发爱惜,“喜欢”也是同样的。今年我修补了三次衣物,我第一次产生了对物品的珍惜感。
- 对金钱与物质的态度。
我们深陷消费主义陷阱,我们被各种资讯与广告洗脑,我们认为拥有某件高档商品就会拥有幸福,我们因此而不断攀比。
最近读了一本书《禅式金钱礼法:禅与极简生活》。我认同作者对于金钱、物质、工作的看法。
可以用清雅的人生态度,与金钱相处。物质,在当今社会,更多的表现为物欲,学会用“喜舍”的心态面对物欲。工作,是“应做之事”,是“充实之事”,是禅的修行与训练。
- 素简生活,就是使人产生清雅金钱观的方式。经过素简生活,会爱惜物品,珍惜金钱。并且会产生一种想法,想把金钱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当个人对金钱的使用欲望不高、使用场景有限时,会很自然的发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金钱应该流向的地方。
- 以上,二刷本书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