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美国的两个朋友聊起了最近看的几本反乌托邦的书,《1984》、《美丽新世界》和《动物农庄》,都是国外的经典文学,也是他们学生时代的reading list , 说起书的内容细节美国的朋友都能够头头是道的谈出很多观点和看法。想起已经不止一次在我提到某本书的时候,他们能够把很久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侃侃而谈。我忍不住问出了这个困惑。原来,美国的学生学习阶段,他们每到寒暑假都会有老师布置的reading list,但是他们不仅要读,而且开学了会每个月组织对书进行讨论。这本书的阅读理解,感悟体会,经典段落,甚至对作者的想法意图都会拿出来分享。
这一点让我很受启发,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在自己的小家庭圈子建立了一个读书分享会,因为老公和弟弟是住楼上楼下,分享会的成员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和他们一家三口。每周我们会就自己看的书来分享观点,孩子们也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和看过的绘本。大半年下来,每个人都收获不少,阅读习惯也更好了,孩子们的表达展示能力也变得更强了。而回头看看,我们的学生时代,虽然也在每年的寒暑假有阅读计划,但是认真读完的不见得很多,即便按照老师的要求都读完了,开学了一投入学习就基本都忘记了。
美国的孩子们,阅读有输入,更有输出。重要的是这种输出是一群人对同一本书的分享输出,每个人脑中的感悟各不相同,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也高低有致,在这种讨论氛围中会产生多少不可思议的头脑风暴,想想都觉得很兴奋。为什么西方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主见,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缩影吧,也是教育很成功的一个方面。
好在我们现在社交网络很发达,自己的想法在各种平台分享出来,能够有人去讨论,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也让我意识到输出分享的重要性。而对于我们的下一代,定期为他们组织这种有意义的读书分享,一定是意义深远的。
读书是收获,分享是加倍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