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加快构建具有中卫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上下更大功夫,全面提升人才发展水平。
要坚持谋定而动,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脉”。面对区域竞争新态势、现代化建设新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的功能,统筹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的培养,重点聚焦专业技术人才领域,针对我市两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实施“智创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外出学习进修、基层挂职锻炼,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批立足本土、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拔尖人才,使其成为引领提速行业发展的“领头雁”。
要做到行稳致远,把准人才工作的“机制脉”。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要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及“六新六特六优”重点企业“齐动员”赴省内外高等院校广撒“招贤帖”,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带动本地产业发展。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有效衔接、发挥职称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落实“凡晋必下”制度,鼓励引导人才在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构筑产才融合机制,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级重点产业专家服务项目,争取与产业强、人才优的地区达成干部人才交流、产业定向帮扶意向,指导我市六个重点产业提速发展。
要学会借力借势,把准人才工作的“抓手脉”。大力实施人才暖心工程,围绕思想教育、政策兑现、生活保障等做优做实做精服务链,真正让人才爱上中卫、中卫成就人才。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常态化举办青年干部人才读书会,引导广大青年干部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本领、提升能力。加大人才发展“放管服”改革力度,建立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