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打扫的区别

但在学会整理前,我们先要分清“整理”和“打扫”概念上的区别。

在中国,有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四左右,各家各户就开始打扫房子了。印象里,小时候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焕然一新。

而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年味儿也渐渐变淡了,尤其是以前小年“扫房子”,如今却变成整个腊月都在打扫。

不仅仅是墙面的清扫、大家电的擦灰(这个家电数量也是比以前多了很多,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劳动量),光各种小物品的整理和摆放就忙活不清,一个厨房有时候要收拾一个星期才能忙完。

书中说:“整理的是物品,打扫的是污垢。”

对比一下会发现,年前的大扫除是将这两项都同时做了的,这个工作量着实是大。而且边整理边打扫的结果就是,刚刚擦过的地板,因移动沙发、转移收纳箱而变得再次脏了,又得再擦一遍,一天下来,光是重复擦地板就得好几遍。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种做法实在是浪费不少时间。

所以我们在开始整理前,一定要明白,我们要做的是【整理】,而不是【打扫】。

如何高效的将家里整理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呢?

我们需要先想象出自己理想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我们整理的最终目标。

一、挑选自己怦然心动之物

在有整理困扰的大多家庭里,都有很多舍不得丢,或者总觉得以后可能会用到的东西,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物品从此再也没有被用到过。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这些物品中,挑选出另我们【怦然心动】的物品。

怦然心动的物品一般有下面四个特征。1、安心感;2、便利性;3、融洽适合;4发挥作用。

除了对比以上四个特征,近藤麻理惠还提出了用抱在怀里,通过对物品产生的身体感觉来将物品拟人化的判断方法。

这么做无非就是增加了仪式感,让自己的潜意识得到展现。

二、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

这件事在我认识的家庭里很少有人这么做的,有着固定位置的一般是难以移动的大家电和固定在墙上的空调,然而像钥匙、手机充电器等小物件,因为使用比较频繁,我们通常是把它们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而不是找个固定位置放置。一旦小物品的数量多了起来,就会显得家里十分乱。

所以,无论大小,第二步就是要给在上一步中挑选出的【怦然心动】之物决定每件物品的固定位置。

三、用完后一定要物归原位

在一次完美的整理后,用完的东西没有及时放回去,家里就会变得【散乱】,但这种散乱和整理之前的随处乱放是不同的,只要物品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即使没来的及收拾的衣服堆积如山,“只要花上三十分钟就能让房间整洁如初”。

依靠整理来创造出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生活,即可以减少每天收拾的时间,也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改变人生的目的。

这样一本高效的整理魔法书,值得我们每一个被家庭杂务困扰的人来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