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觉得黄老师在备课方面下足了功夫,对文本做了深度的挖掘。
从教学设计来看,可以看出,黄老师是紧扣课程标准的。比如注重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比如指导书写时的用心。比如课文学习时的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感悟情感。又比如注重通过引导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但我又有个小担忧,这样的课程安排,时间上来得及吗?
黄老师应该有试上过了。如果来得及,那就没关系。如果会有点赶,是不是可以简化程序呢。
比如,课前学生应该会有预习。能不能直接用检查预习的方式。而省去学生在课堂上读书,圈画词语的工序呢?
又比如,生字的写字指导,能不能放在学习词语的后面。也就是学习完生字的读音后,马上指导书写两个生字。这样的好处是(一)保证完成任务。写字的指导,是重点。(二)课文学习时,不用被中途打断,可以一气呵成地完成对课文的感悟。(三)教学流程更清晰。
另外,学习课文时,能不能由一个问题串起?
比如:“你喜欢谁?为什么?”
这样的好处是:“知道了什么——找出句子——理解重点词——感情读”这几个步骤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会不可控制地发散。学生的情感也容易积蓄表达与表现。
这是我的粗浅看法,不代表什么,执教者为王!如有不当之处,请直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