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构成:原来色彩是这么变化产生的
1. 色彩的原理
视觉感知的前提条件--光(最重要的条件)
世界本无色,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色彩感受景与物的存在。
光线明亮时,色彩变得鲜艳而清晰;
光线暗淡时,色彩变得阴暗面而模糊;
所有说,有光才有色。
美好的一切被我们感知,需要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1. 光 2. 正常的视觉。 3. 客观物体
2. 色彩的概念
丰富多样的色彩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1. 色相
2. 纯度(也称饱和度)
3. 明度
在色彩学上也称其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饱和度为零的颜色即为无彩色系。
3. 色彩的展现
色相环:
颜色可排成一环形。这种色相的环状配列,叫作色相环。在进行配色时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图形,可以了解两色彩间有多少间隔。也可以利用它们来维持繁杂多色之间的秩序,形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
原色,间色,复色
1. 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它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在光学方面的理论,即光的三原色。
三原色为:红 黄 蓝
2. 间色:
间色即“二次色”,是由三原色中任意两种原色调配成的色相。由两种原色按比例调配出二色。
例如:红与黄合成橙
黄与蓝合成绿
蓝与红合成紫
3. 复色:
复色可以叫“三次色/再间色/复合色”。
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配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配的颜色。
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庭,千变万化,丰富异彩,复色可能是三个原色按照各自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也要能由原色和包含另外两个原色的间色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