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篇(色彩构成)

色彩的构成:原来色彩是这么变化产生的

1. 色彩的原理

视觉感知的前提条件--光(最重要的条件)

世界本无色,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色彩感受景与物的存在。

光线明亮时,色彩变得鲜艳而清晰;

光线暗淡时,色彩变得阴暗面而模糊;

所有说,有光才有色。

美好的一切被我们感知,需要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1. 光         2. 正常的视觉。     3. 客观物体


2. 色彩的概念

丰富多样的色彩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1. 色相

2. 纯度(也称饱和度)

3. 明度

在色彩学上也称其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饱和度为零的颜色即为无彩色系。

3. 色彩的展现

色相环:

颜色可排成一环形。这种色相的环状配列,叫作色相环。在进行配色时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图形,可以了解两色彩间有多少间隔。也可以利用它们来维持繁杂多色之间的秩序,形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

原色,间色,复色

1. 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它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在光学方面的理论,即光的三原色。

三原色为:红 黄 蓝

2. 间色:

间色即“二次色”,是由三原色中任意两种原色调配成的色相。由两种原色按比例调配出二色。

例如:红与黄合成橙

            黄与蓝合成绿

             蓝与红合成紫

3. 复色:

复色可以叫“三次色/再间色/复合色”。

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配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配的颜色。

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庭,千变万化,丰富异彩,复色可能是三个原色按照各自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也要能由原色和包含另外两个原色的间色组合而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