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想感叹下时光流逝,脑海里忽闪过“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句话,好像又不好意思感慨了,可是毕竟我也在奔三的路上。

        五年前,我还是从外地学校回家,今天是从夫家回娘家。路变了,身份也变了。

        女儿嫁人,就是别人家的媳妇,连人带户口都入了别人家里去了。在母亲那一代之前的思想几乎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隐约也觉得母亲变得客气起来,我回家,她必定买些手信在家等我。我特地的空手回去,她还是备了手信。不过,都是我之前喜欢吃的东西。

        开始,她每次都会准备几包猪肉干等我,因为以前读书时总喜欢吃。后来我生了宝宝,改吃枣夹核桃仁,她便每次都塞给我一包枣夹核桃仁。

        顺带捎一些其他的东西给亲家。

        说起来,其实父母还是很疼爱自己。永远记得我喜欢吃什么,每次回去就会准备得相当丰盛,生怕我在外面吃不到,回来一定不够狼吞虎咽;永远会在我回家的那天自己跑到路口去等我;担心我在夫家不好过,所以每次都要我带手信给她的亲家吃,想着或许以此他们可以善待我。

        事实上,我过得很好。

        其实,我自己还是习惯作为“女儿”的身份回家,“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曾经有一位同事说过:在她眼里,父母第一,老公第二,孩子第三。我非常赞同她的话,尤其是生养了宝宝之后,深深感受到“父母”是何其难当!生于父母,养于父母,我们成长路上有多艰辛,他们便有多操心。尤其是在那个不太分得清青红皂白的年代。

        随着年岁的增长,黑发间藏着白发丝,厚厚的手茧开始被皱纹代替,我完全理解这种生老自然之事。但是,每次回来一看到他们,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酸鼻子。

        我爱我的父母,所以也尊重公公婆婆,因为他们也是我先生的父母,我想世界上每一对愿意把孩子养大成人的父母都是值得任何人尊敬和善待的。

        父母在奔老的路上,我们在追赶他们并照顾他们的路上,希望赶得上他们的步伐,希望他们老得慢点,再慢点。

        时间啊,你歇口气儿,悠着点儿走,给个机会让不肖子变孝子,让这时间储存多一点温情。

        但愿天下子女理解父母的辛苦,但愿所有的父母都能被温柔对待。

在路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