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与“选择”
我属于“学渣”类型,勉强上了一个普通的专科学校,在我进入大学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2009年。正常这个时候是要开始准备找工作了。那个时候,学校来了很多企业进行校园招聘,我们的定位基本上就是一线工人角色。我印象很深刻,我们寝室有6个人,5个人计划去富士康的,只有一个要留下,等毕业了自己出去找。那个时候的我们什么也不懂,只知道自己可以挣钱了,于是上网开始搜索了一下“富士康”,结果负面偏多,顿时心中打起了退堂鼓,到底还去不去?
第二天,又来了一家公司,就是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马上网上搜索一下,评价还不错,由于本身就是学的“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业很对口。最让我心动的是,在宣讲会上,负责招聘的人员,说了我们以后是要回成都工作的,年薪保底5-8w。毫不犹豫,我和另外一个室友,放弃了去富士康,决定去一汽大众。最后我们班一共去了15人。还有一部分人去了富士康,剩下一部分在学校的。
在当时那个时刻,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对我们今后各自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就这样,我和我的同学们,收拾心情,各奔东西,从此开始各自的慢慢人生路。
影响
分成三股的人员,一汽大众,富士康,留校。在今天看来,各自的人员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进入一汽大众的,我们班一共15人,除开1个最终放弃签合同的,剩下的14人,现在每天都过着稳定的生活,都能够在成都这个城市扎下根来。
进入富士康的,由于当初先是去实习,然后再决定是否留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离开,剩下少部分坚持留下来的同学,在今天看来,也不错,至少能够学有所用。那部分离开的同学,几乎都转行了,至少在成都这个城市扎下根来的很少。
选择留校的,那部分同学基本上都是毕业后,各自再去寻找心仪的工作,也有不如意的,也有成功的,我同寝室的那位转行就很成功。
同样的一拨人,有些人去了更好的城市发展,有些人留在了自己心仪的城市,有些人回到了老家。人与人啊,可能就在这个时间点,慢慢的拉开了差距,一代隔一代,最终活成了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选择”,可能造成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