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我们要从民族文化血脉中汲取继往开来的精神滋养和澎湃力量,以坚强有力的步伐迈向民族复兴征程。
以文培元,以文润心。民族复兴,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将其中蕴含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创作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中华文明的韧性成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延续至今,立足当前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上的复兴,更是精神的复兴,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的过程中,用革命文化升华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筑牢精神根基。
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惠民工程中,高举“民众需求”的大旗,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城市建设要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厚滋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让传统文化基因深深扎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健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体系。
以文创业,以文富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创新必能活力奔涌、文化传承必将弦歌不辍,要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用现代艺术手段演绎传统文化,用优秀的文创产品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将中国故事生动讲述、以艺术呈现文化内涵,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激活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旅游和文创产业,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让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王玮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