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候?
朋友让你帮忙带水,你辛辛苦苦买回来,朋友拿走了没有一声谢谢,还忘记了给钱。
做义工活动,辛苦了几天几夜的活动编排被别人说是小儿科,不屑一顾。没有掌声,只有恶语嘀咕的声音。
同事找你帮忙完成一个文案,你帮了他的忙,结果他自己完成的部分出了错。责任却是怪在了你的头上,而同事没有任何道歉的举动。
......
类似这样的现象在现在的生活中有很多。明明自己是好心,却被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主动帮助,却连一句谢谢也没有;明明努力过,即使是无偿,却得不到应有的回馈,哪怕是一丁点。究竟是哪里出了错?事实上你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你服务的对象出现了问题。
无偿付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朋友之间,源于情分;同事之间,源于面子;陌生人之间,源于友善。在这篇文章中,将会向大家阐释为何“不是所有的无偿付出都叫做‘我愿意’”。
先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们整组人做一个特定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当时,自己也是自认为在ppt方面比较热衷,便接下了这个大任。当然,如果我不接,我们组的其他人是不会主动做的。虽说不需要做得很复杂,我还是用了整个下午加上晚上的时间完成了这个任务。
做完及修改结束的那一刻,我第一时间发到了我们的群里。结果是......根本没有人看!没有人看,没有人说一句辛苦了。就好像我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这根本就是我的活一样。
没有人帮忙查资料,ok,我自己找;没有人提个有建设性的建议,ok,我自己想。可是没有人为我的付出说点什么,我觉得也ok 啊,毕竟是自己揽的。即使到后来,要做汇报,也是我在及时地提醒,跟进,没有人在意,没有人去想:她做了好多,我来帮帮她。她已经很辛苦了,接下来有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这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当你在无偿地做些什么,总有人会认为你的所作所为是理应的,就好像你生来就要这样做,却没有为什么。但我们应该大声地喊出来:why?我们不是上帝,不能每天都在发善心。我们也不是天使,随时带给你美好。我们是人,和你一样的人。
这就要引出一个本质问题:感恩与回馈。
国外有感恩节,中国有父亲节,母亲节,这些节日都是来表达感恩。我们人人都知道感恩,但真正做到感恩的人却很少。所有的付出,都不是白白付出,它也需要一声谢谢,也需要一句辛苦了。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虽然它带不来物质的保障,但是,它却让精神的土壤更加肥沃。而做到感恩,仅仅是第一步。
当你学会了感恩,你就要知道第二步:回馈。
回馈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行动上的。很多名人在成名立业后选择了慈善。每年为慈善机构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果你的能力还不够,你可以用行动来回馈。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杯牛奶,一个提醒,一个建议......回馈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回馈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讨论到这里,关于为何“不是所有的无偿付出都叫做‘我愿意’”这个问题,就有了很好的解释。这源于你服务对象的思想意识。在他们的意识流中,没有感恩与回馈这两种意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人可以做到对别人的服务说谢谢。但是,对于升级了的一些事件,有部分人是意识不到的。意识是可以练出来的,在完成一件事后,思考一下,是否要感恩对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种意识就会无声息地成为你的习惯。你也就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的任务。第二步同理。
很多时候,我们会提到人格魅力。所谓的人格魅力,不在于对方的知识是有多么渊博,而在于对方注重的是你不屑于看待的事物以及思想意识。这便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而改变差距就在于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腐朽思想,落后思想。
不是所有的爱都是单方面的爱,也不是所有的无偿付出都叫做“我愿意”。给予和回报总是相辅相成的,愿你的爱总有人懂,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愿你的付出得到认可与尊重。愿你,无悔于自己,无悔于他人。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