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联辑自《妙联趣对大全》“八、形象生动耐人深思的比喻联·(二)暗喻式·5.寺庙类”。
石压笋斜出;谷阴花后开。
注:浙江临海市郑广文祠正殿柱联。唐郑广文先师正教台州,离职归乡,行至西门十余里,被子弟赶上,诚请师继续教诲。师出联,喻子弟愚难教。子弟对下联,喻晚一点会有出息。师回,后将此村取名留贤村,以示纪念。
石压笋斜出:描述了竹笋在重石的压迫下,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出来,并且由于压力的作用,它们可能呈现出倾斜的姿态。这里的“石压”象征着外界的压力和挑战,“笋斜出”则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谷阴花后开:指的是生长在山谷阴凉处的花朵,虽然环境较为恶劣,但它们仍然能够在适当的时机绽放。这里的“谷阴”代表了不利的环境条件,“花后开”则意味着这些花朵不畏艰难,最终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三台诗话》云:“郑司户虔初至台,见风俗朴野,选民间子弟教之。一日与弟子林元籍辈郊行,举一对曰“石压笋斜出”。元籍应声云“谷阴花后开”。司户大惊异曰:何教化神速如是。”
——《全浙诗话》卷五
关于此联,民间有传说:
郑虔是台州文化的启蒙者,热心开启民智的大儒。却说郑虔来台数年后忽然遇赦,遂拟结束贬谪生涯,返回长安。台州父老乡亲的心情颇为矛盾:一面替广文先生庆幸,理解他叶落归根的苦衷;一面又舍不得这位热心开启民智的大儒离去,盼望他继续为台州的文教事业发挥人难取代的作用。作为年逾古稀的受贬者,郑虔在晚年能遇大赦,免遭客死他乡之结局,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回京城也是人之常情。
临行之日,一大帮弟子还在苦苦恳留,一直送到离城二十多里的西郊八叠岭脚,眼看就要过山了,学生们仍无别意。见此情景,广文先生深为感动,他执意离台的念头也在一点点动摇了。于是开言道:送人千里,终有一别。为师出一联,尔等若能对上,为师自留。否则,尔等回城,吾自归,叶落归根。闻此语,学子们喜出望外,纷纷点头。个个都期待着先生出对。
时当春季,路旁山坡上野花争艳,万竹竞翠。弥望的嫩笋破土而出,争高恐后,生机盎然。广文先生思及身世,触景生情,心有所感。既有几分惆怅和怨愤,亦有几分不屈。只听他徐徐吟出上联:“石压笋斜出!”然后举目扫视着众人。片刻,有学生接言:“谷阴花后开!”众人皆拍手称妙。广文先生循声看去是个名叫林元籍的弟子,不禁展颜叫好。“得我心也!果有进益。教化如此有效,也不负为师几年心血!广文先生连声称赏,对台州弟子的捷才和会心非常满意。
从此,郑虔这个大贤人就留在了台州,这个村庄也因此称作“留贤”。明代邑人张志淑为此写了一首《纪留贤》诗:“水范山模别有天,芳村自惜纪留贤。台邦共许人文薮,尽是先生一脉传。”
从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一诗中得知,郑虔在台州住了将近八年,于广德二年(764)病逝于临海,留下了《丹丘寺》诗五首及《台州西城蚕岩图》画等。后葬临海大田白石村金鸡山上。墓今存。其后裔分布在台州的临海、三门以及温州等地。
座落于临海市区北固山南麓,在郑广文祠上重修的郑广文纪念馆,平时除星期一外都免费对外开放。该纪念馆于1997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广文祠约始建于唐广德二年(764),至今已越千年。
《妙联趣对大全》,文化艺术出版社。黄明钿编著,开本:32开,定价:40.00元,版次:2007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