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五千年华夏文明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城市正因有了文化,才有了深厚的底蕴,才能让城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要坚决守护城市文化,铸就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以文化助力城市的发展。

泱泱大国,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的兴衰更迭,一路走来,沉淀下无数的文化瑰宝。行云流水间的诗词歌赋,巧夺天工的座座古老建筑,还有一卷卷诗情画意般的古文,宗卷等等。

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但今天,人们却是一味的崇洋媚外,向往外国文化丢弃本国文明,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

当下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当守护先辈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

传承文化自信,汲取历史经验。中华民族传承千年,虽饱经风霜与磨难,但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仆后继,救亡图存中,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是因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团结奋发有着“天下兴亡,匹大有责”的家国情怀;有任担当;“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带头人”,联合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宫等,定期举办“文化大讲堂”“水墨书画展”等活动,让群众和文化多“打交道”,让优秀历史文化走近人们生活。要当好“土专家”,在地域文化保护上精准发力,不断健全本土文化艺人名册,搭建集学习、研究为一体的艺术创作空间,吸引更多文化爱好者加入创作队伍,让地域文化薪火相传。

  传统文化,犹如一股清流,为物欲横流、喧嚣尘上的现代社会带来一份精神滋养;传统文化,犹如一盏明灯,为快速疾驰、换挡前进中的中国列车,照亮前行的道路。唯有以底线意识为帆,以人才培养为桨,以创新发展为引擎,最终才能让传统文化的这艘巨轮行稳致远劈波斩浪,让华夏子孙分得文化的一杯羹,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