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世界上太多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做出来的,尤其是爱孩子。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一点忽略就可以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看到这段话时,我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凉水,浑身打折冷颤。
脑海里不仅回忆起了和儿子在一起的一些事情:儿子在院里玩滑轮,我总是提前嘱咐道,看着点石头,路不平的地方别滑,小心别摔着......中间,还时不时的大喊上一声,看着点脚下的路,慢点.......
儿子想要自己学着擦屁股,可我总担心他擦不干净,一直不允许......
儿子要帮我刷碗筷,洗衣服,我总是以种种借口阻止着......
从小到大,吃饭时,一直都是提前告诉儿子,这个辣,那个甜,这个好吃,那个不能吃.....总是习惯性的把这些结论性的东西提前告诉孩子......
商场里,公园里,常常会听到我的声音,这么别摸,那个别碰,脏,有细菌,那朵花有刺.......
当看着儿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错了扣子,或者磨磨蹭蹭半天不能收拾好玩具的时候,我总是有着一种伸手的冲动......
随着儿子慢慢地长大,我对儿子的爱就像啤酒沫似的往上蹿,而这种我自以为是的“爱”,让我的手越深越长,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不肯撤退,不经意的还会愈飞愈快,愈管愈多,生怕他们行差踏错,多走弯路。可这种只要温度不要理智,只管牺牲不讲究智慧,习惯包办不肯撤退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吗?
假期里曾看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著的《好父母,好方法》一书,有很大的触动。孙云晓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父母往往太急于帮助他们,或者要求他们一出手就是正确的。可也正是这样,父母剥夺了孩子发现的机会,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打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长大,要做孩子成长中的旁观者。”是啊,回忆我们印象深刻的事,基本都是自己亲身经验,而所有的孩子都有强烈的自我体验的要求,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他们反而能从中体会到更多,对他们的影响也更深远,可我们作为父母总是阻止孩子去体验,总是一手包办,越俎代庖地扼杀着孩子的智慧与创造,打击着孩子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着一个个的“超龄婴儿”,这无疑是对美好生命的辜负,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大家都知道母鹰训练雏鹰的故事。当一只幼鹰出生以后,它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艰苦的训练,然后母鹰把雏鹰从树上或悬崖边推下去,训练雏鹰的飞行能力。在学会飞行以后,母鹰会狠心地把幼鹰正在成长的翅膀折断,但只要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恢复以后的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从此,它便可以翱翔于属于自己的蓝天。
面对老鹰的训练方式,我不仅汗颜,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不是该有所转变?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当然要给孩子爱,但有时候一味的疼爱和不放心,未必是件好事,我们要适当懂得放手,敢于放手,善于放手。一位教育家说:“母亲最好只有一只手。”也就是说,对孩子要放开另一只手,要学会做孩子的律师,做孩子的军事,而不是做孩子的法官。放手,还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世间的真,善,美,增强生存能力。
放手,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放手,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选择,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放手,给孩子一次单飞的机会,让孩子经历风吹雨打;放手,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梦,让梦伴孩子飞向未来。终有一天,我们要退到幕后,把舞台让给孩子们,为了孩子在这舞台上的精彩展示,我们一定要舍得放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