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简介:该作品通过几个少年(何嘉慧、王凌云、何召弟、梁壮志、何碧莲与许方圆)的视角,向读者揭示当代乡镇中学生的生活以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全方位的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展现开来,体现出即将毕业的他(她)们,纵然百般迷茫、困惑和无奈,最后却果敢地做出自己心灵的选择。
上一章回顾:选择 (四十)郊游记
何嘉慧被王凌云救上来的时候,全身湿漉漉,直打哆嗦。看到大家紧张又担心的样子,受凉的她,心里却感到暖暖的。
林颖一路主张老子的”无为而为“,认为游玩这件事,如果老师过多干涉的话,学生便有所拘束,不能放开身心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因此,她和成天俩人,总是刻意与众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时,听到附近村民告知有人落水的消息,急忙奔跑到湖边。只见众生围成一团,走近一看,发现何嘉慧和王凌云互相打量着对方湿透的衣衫。俨然两只落水鸟。
林颖来不及询问事故原尾,便领着二人来到湖畔边的一户人家,婉言向其说明情况,希望能得到帮忙。户主是一农妇,态度亲和,平易近人。听了林颖的阐述和看到全身湿透的嘉慧和凌云后,急忙热情招待:找出两条毛巾递给王何二人擦试仍在滴水的头发,又将嘉慧引到自家洗手间,让其冲个热水澡。嘉慧冲洗好,穿上林颖用吹风机吹得半干的衣服,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林颖见嘉慧并无大碍后,才想起凌云尚未脱湿。于是又急忙催促凌云进去自行打理。凌云平常酷爱运动,体格健壮,并且喜欢冬游,所以身体非常耐寒。虽然全身湿透,却如沐春风,丝毫不觉得冷。况且此时,他正得意于自己英雄救美的事迹中。更是忘却了冬季逼人的寒气的存在。只见他婉言拒绝了。林颖无奈,只好依他。
众生看到何嘉慧,纷纷探问她落水的原因。甚至有人打趣道:“嘉慧,全班几十号人,相继上船,不见有事,怎么唯独你一人掉水里去了?你要是口渴的话,就和大家说一声吗?”
何嘉慧笑盈盈地环视一周,视线停留在徐雨的脸上,见徐雨也木然地看着她。二人四目对峙几秒后,何嘉慧率先抽开视线,转而望向凌云,大方地说:“我哪是口渴啊,我是怕湖水太寂寞了,想陪陪她。结果她告诉我,她不需要人陪。便派班长把我拉了上来。是吧,班长?”
王凌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光荣,一度热血沸腾。从农户家出来后,受到北风的吹袭,适才感知衣物贴身的冰冷,打了一个哆嗦,听嘉慧这么一说,心里又变得暖暖的,心想,莫非何嘉慧是为了他,故意掉进水里,从而制造不慎落水的假象,以遂他冬游的愿望。他不过随口说说,她竟然当真了,甚是感动,于是意味深长地说:“你终于让我如愿以偿了。”
众人听了,如坠五里云雾,摸不着头脑。纷纷好奇地追问其所言何意?凌云心想,九年义务教育还不及一本课外书来得实际,竟然教他如此别具一格的恋爱方式。只见他饶有趣味地回答道:“这是秘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惹得大家想入非非。
郊游也终于因何嘉慧的“失足”而结束。大家乘兴而出,尽兴而归。
此时,太阳西沉,在回家的路上,何嘉慧和何召弟意犹未尽地畅聊着这次郊游的心得和感受。尤以何嘉慧失足落水那一桥段为甚。
唯独何碧莲一路默默聆听,极少发言。何嘉慧看她与平时的性格相吻合,便不以在意。殊不知,她落水,最着急的人是碧莲。遗憾的是,她不善于表达自己。当她看到嘉慧落水的那一瞬间,伴随着惨叫声,是她被吓得苍白的脸。她想纵身跳下去营救嘉慧,可是却与嘉慧一样不通水性。悔不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游泳;好在后来凌云把嘉慧救了上来。
眼下,尽管嘉慧安然无恙地骑着单车,一路谈笑风生,可她心里仍旧无法原谅自己。只为自己当初的犹豫,没有在第一时间,实际上最后也没有跳进湖里而感到自责。认为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姐姐,至少在关键时刻没有履行姐姐保护妹妹的责任。
然而,伴随着自责而来的,是负疚和悲伤。
回到村口,便看见小白摇着尾巴向她大声地嘶吼。神情哀婉,叫声凄然。她下了车,小白没有像往常一样双腿抱住她,而是掉头跑开,好像将要把她引到哪里去的样子。她推着单车紧追其后,快速走。立马又听鞭炮声,心里募然一颤,双眉紧蹙,脸上浮现出少有的严肃。随即看到一股浓烟从苏奶奶家的平房腾空飘起。不是逢年过节,平白响起鞭炮声,想必不是什么好事。瞬间感觉到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她一度认为是自己胡思乱想,直到走近看到苏奶奶家大门紧闭,从屋内断断续续传来断人心肠的哀悼声。顿时脑子一片空白,双脚一软,瘫坐在庭院的石墩上,双手无力下垂,目光吊滞,脸色煞白,毫无表情。
直到舒氏告知她真相的时候,她依然是这副表情。毕竟,一个人悲伤到极点,是流不出眼泪的,即便流泪,也是舒缓过来的事情;原来苏奶奶不慎摔倒,导致突发脑溢血,坏在当时无人发现,失去了抢救时间,后来被小白发现的时候,已然不幸与世长辞。
“妈,我想去看看苏奶奶最后一面。”她压抑,终于脱口说出了这句话。
尽管她心知肚明,依博古村的习俗,除了本家外,外人在死者离世前的七天内,皆不可迈进其家门一步。若有违俗者,后果不堪设想。可此时此刻,除了看苏奶奶最后一面,此外一切她都置之不理。
舒氏是个循规蹈矩之人。凡是世俗民风,她都会小心翼翼地尊守。只见她愠怒地对碧莲说:“胡闹。”接着别过脸去对着墙角说:“——屁屁屁,童言无忌。”然后又转过脸来义正辞严地说:“碧莲,你最好打消刚才的念头。你一向是个听话的孩子,可别犯了低级错误,伤妈妈的心。”
“妈,可是我……”碧莲的身体颤抖了一下,一阵搅心的悲痛袭卷而来,怆然泪下,继而被悲伤和自责的漩涡吞噬。萎靡良久,才打起精神坚决地说:“我真的想念苏奶奶,我想看她最后一眼。不正是您从小告诉我,做人要知恩图报吗?也是您从小告诉我,苏奶奶待我如女儿般疼爱。如今她人刚走,我们这样做,岂不是人走茶凉,毫无人情味?”
“关键是,你去看她一眼又能改变什么呢?难不成你有办法让她死而复生?”舒氏质问道。
“即便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也要送她一程。哪怕只是静静地守望她最后一眼,我也甘心。”碧莲涕泪横流,表情异常执著与坚定。
“碧莲,我知道你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可是你要知道,世代风俗如此,不是你我意愿所能决定。更不是你我,一朝一夕,一句话或都是一个动作上的表示,就能改变。它像一座驻扎在人们心中的城墙,没有人监守,却胜于监守,因为从来没有人敢跨出这一步。即便你文化再高,也不能随意去评定它存在的对与错。能做的,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你若接受它,那么它将巩固你平平安安的心理保障。你若不接受,且置家人于不顾,执着而为之,那么你将会受外人所诟病,视你的莽撞为“伤风败俗”,断然不会赞美你,夸你思想先进,品性优良,知恩图报什么的。总而言之,你要明白,既然是民间遗风遗俗,那么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
碧莲又萎靡地低下头。她一面默默地听着舒氏的教训,一面站用衣袖擦试着涕泪,全然不顾形象。所谓的遗风遗俗就像四面八方的栏栅,将她牢牢圈住。纵然一万分想冲出突围,也无济于事,更改变不了苏奶奶已离开人世的事实。
习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她,自我权横过后,咬牙切齿吞下委屈,无奈地选择了放弃看苏奶奶最后一面的念头。之所以决定这么做,不是因畏怯遗风遗俗而向其低头,而是只为家人安心。
“夜色似年难得晓,灯光如豆不成红。沉忧触拨千端集,旧事云烟一笑空。”
夜里,她一度失眠。心里哀伤的波澜随着道士度魂的击鼓声此起彼伏,翻江倒海。眼泪籁籁流下,整个人重如坠铅。度夜如年。微弱的照明灯,照出苍白的光。往事如烟,空如洗。
周末两天,她拒绝吃饭,拒绝说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蜷缩在床脚下,膝盖抵着胸膛,双手环抱双脚。撕心裂肺地啜泣着。任眼泪流淌。任日夜交换。往事如窗前暴雨,齐刷刷地呈现在眼前。打在心窗上。
苏奶奶是碧莲最尊敬也是最爱戴的老人。她自小就受苏奶奶的疼爱。她视她如己如,而她则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一般看待。信任她,依恋她。
她记得,在她通往成长的路上,是苏奶奶给了她无数的温馨。苏奶奶对自己,向来吝啬得近乎一毛不拔,但对她却十分大方。小时候每次去赶集,她必然会带上她一起,给她买各种各样的东西。
六岁那年,有一天,何父何母因锁事吵驾,何母一气之下,带着嘉慧回娘家,何父因工作而去了工地,她一个人在家里扛起看家的责任。眼看将近晌午,却仍然不见何父归家的身影,她独自静默地坐在门槛上,殷勤地盼望着父母的归来。直到带着饥饿昏睡过去。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了苏奶奶的床上。她为她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那是她这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永生难忘。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奶奶渐渐褪去年轻的外衣。岁月如刀,为她刻画下条条皱纹。她老了。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健朗,背部日渐佝偻,走路愈发步履蹒跚,连做家务活也失去了先前的利索。
这年的八月中旬,因为雨前收拾外挂的衣物,不慎绊石摔倒,结果摔断了右手的胳膊。在家休养期间,碧莲每天抽空去看望她,料理一切,甚至还受了电视上公益广告的熏陶,亲手接水为老人洗脚。当时,她还信誓旦旦地告诉她,待她毕业工作挣钱后,她要赡养她终老。她听了笑颜逐开。如今,她尚未毕业,却与她阴阳两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