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 《噪音》
噪音六节的第一节关于摇滚、古典音乐、爵士、蓝调等音乐话题让我仿佛以为错买了乐评杂志,还好这部分并不冗长。匆匆浏览全当机场等飞机打发时间没有手机又拿错了杂志就好。消磨完这部分,第二节仍然是关于音乐,是音乐的时代背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这里的音乐为时代,为政治,为人民发声,是大时代背景下独特的风景线。该节贡献了全书最有深度的一篇——瓦格纳的诱惑:权力阴影下的艺术与政治。
该篇借瓦格纳的作品《纽伦堡的名歌手》变成希特勒的标志引出 为什么是瓦格纳的作品 音乐、作者与政治在特定背景下微妙的联系 拓展介绍了瓦格纳个人背景、政治倾向及其作品中包含的反犹主义。作者试图解释 反犹情绪的产生背景,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直接导致最后的纳粹主义形成 讨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这类创作意图政治不正确的艺术作品 讨论纳粹口中的民主 我们认知中的纳粹极权,个人与政府的关系、国家的关系。以瓦格纳个人政见为切入口探究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探寻为什么是反犹,是犹太人。为什么法西斯主义可以席卷德国,吸引力何在。此篇为我们看待法西斯、纳粹问题提供了很多新角度。但全书除此篇外大都浅谈则止,停在表面,或许是不敢也不想往下写只是作个引导作用吧。像台湾美丽岛事件,当年的台湾,现今的台湾;东南亚娱乐圈的去政治化等等
第三节,第四节是极其私人的观影体验,当然写的很不错也很惑人,但该呆的地方依然是杂志栏目。五、六节是角度新颖的时评,以从业人、围观群众的身份看待大众娱乐,观点独特。虽是点到为止但该嘲讽、开炮、吐槽的都点在点上,质量上乘。从全书来看质量愧对它厚度和价格,有注水的嫌疑。
《苏菲的世界 》
作为一本哲学入门以浅显的例子简述西方主流哲学的发展及重要流派的观点 把中学历史、政治书上出现过的散乱的人物及其主要哲学思想以时间线串联起来,发展历程清晰明了 不过书中主线故事有点幼稚
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不要被外界束缚内心,多去思考,关注自己的内心并遵从它。多点敏锐少点麻木,不要虚化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对荒谬逆来顺受,体会生命的鲜活追问浩瀚的宇宙。只有当一个人去与生命正面的接触、碰撞或磨合,生活才会更加有趣。
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个世代甚至是每个人都必须要一再问自己的一些问题。借由这些问题,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