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经里,老子将“道”描述成一个人物的形象。如果你能看清这个形象,也许有助于真正地理解“道”的含义。
今天,我就斗胆用人物的小传,用简历的形式来描述下这个“道”。
“道”的名字、年龄和性别
“道”的名字:没有名字,他像一个隐身侠,贯通于天地之间。
“道”的性别:阴。
阴(无)既是生命的源头,也是生命的归宿;
“阴”(无)既是起始点,又是回归点。
在阴阳、有无相生的世界,“道”永远站在“阴”和“无”这一方。
为什么说阴(无)是最重要的?一位搞艺术的哲学家原研哉画过一个著名的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重要。我们两只手合在一起,是为了造就一个空无的东西,空无的东西才能把水捧起来。
“道”的年龄:既是“老翁”,比天地老;更是婴儿,比万物幼。因为“道”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道”的性格
“道”的性格有二重体现:
一、“玄同、含混”。和其光,同其尘;不偏听偏信,保持等距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能够不锋芒毕露,并适当展示自己不擅长的方面;
二、“无亲、不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天道无常,常与善人:如果你是善良的,往往会得到他的帮助;
“道”的地位
“道”的地位,既至高无上,又至低无下。
至高无上体现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比天大。
至低无下体现在“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正是由于大江大海善于处于百川的下游,所以才成就了其百川首领的位置。
做人也一样,只有你姿态放得足够低,所有的资源才能涌向你。
我的感悟
初读道德经,对于“道”的感觉,既柔又刚,既老又幼,既高又低,既大又小……充满了“自相矛盾”,真正思考后,这并非“自相矛盾”,而是“并行真相”。
就好像菲斯杰拉德说的,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思维方式,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体现。
老子的思想就是第一流智慧。
当你觉得一个东西,你还没有获得,它随时可能离开你,你才可能开始真正拥有它。当你觉得你已经拥有它了,它就开始远离你了。
“利”与“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利器(剑)与容器(圣杯)
- 碗与筷
- 盾与矛
- 螺母与螺栓
道是“用”,而非“利”
- 道就像一个杯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 只有姿态低,所有的东西才能涌向它。
只有内心空间很充裕,才会显得很柔、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