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夏的时候,总有那几个清晨,会从梦中惊醒。醒来的第一件事是问自己:“有没有带准考证?考号写对了吗?名字写了吗?”
其实上一版的考试时间,是在7月初。天气炎热,记得考完,自己都能闻到整个考场和自己身上的酸臭味道。
2018/06/07 晚 母校学子们在学校的最后一次晚自习(作者:高中同学留校做了班主任)
同样也是这几天,大家一起再唏嘘几张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卷子。英语卷子,我是不屑一看,刷美剧学来的语感没白费,不要说音标,语法,小作文,来一个灭一个。但是数学,语文等就不同了。总有那么几道题,让你庆幸,你早就考过了,不用再献丑了。又让你突然有一种恐慌,我真的是上完高中了吗?
其实,高考就是一种“三规: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一些事情。不用动手,不同集心处虑地猜测这个考察你的上级喜欢什么,也不用竭尽脑汁的出怪。规规矩矩地,动动脑,动动笔就行了。
上学那时就一直听老师说:“只要你考进前多少名,上某某中学,某某大学的可能性就很大”。其实这些比后来的什么,“买哪一个股票,炒某一个币,就能赚多少钱”,靠谱多了。
经历过高等教育以后,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类知识难度的分布其实是幂指数分配的,基础的知识还是很显而易见地“简单”,只要你专心一致的练习自己的大脑。随便翻一翻,高等数学的书,再想一想什么叫“难”。当然后面的更大怪物有的是。如果这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要求每一个人能解高等数学的微分方程,估计人类自己也能进化出这些本事。我相信人的潜力无限。
高考录取率:1977年4.7%,1993年25%,2000年57%,2016年82.1%
考试题无穷多,难度系数差别这么大。为什么老师的预言这么准确?大范围人群的成绩的标准方差的波动这么小呢?这就要感谢,高考出题小组的人了(虽然总是也被他们几道题灭)。难度系数其实拿捏的极其微妙的准确,差不多赶上天气预报。高考的目的还是选拔,而不是蹂躏考生的智商。
科学知识这么难学,还有希望么?就拿你看到一杯水,伸手去拿,喝到嘴里来说吧。这几个简单的动作,按照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其中有着大量精妙准确的控制,还有物理的力学,化学驱动的动物神经细胞之间的互相刺激,细到量子力学级别的意识流和最后科学之皇冠极其复杂的数学计算。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超级计算机。而且是高级,带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这个其实已经秒杀了那个战胜人类围棋冠军的阿尔法狗,它只能下个围棋,象棋不懂,24点也不会(至少程序猿没有教他会),它也没有个人意愿学个绘画啊,欣赏一下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啥的。
为什么做不出数学物理难题的我,活得还不错呢?你不懂修车,由4S店帮你搞定;你不懂编程,由水果手机帮你搞定;你不懂烹饪,饿了么帮你送来盒饭;不会开飞机,东航帮你搞定。其实人类社会也是一种众筹平台,你就每天用劳动所得付出一点点钱,就能换来食物和精神食粮;当然垃圾食品和垃圾小视频也随手可得。我还是相信那些社会学家的预言:“科技进步让温饱成为基本,未来社会可能人只要学习,就能得到保障还能领到报酬。”这个和如今挣个饭钱很容易的现实是吻合的。当然,人还有一个技能,就是比较。比较也是痛苦的第一根源,但没有它社会也无法进步了。
1969年,某国家领导人在陕北窑洞里当知青,没有书看。唯一有的就是几本名著,具说走到哪背到哪,字字如玑,每篇都能背诵。2018年,任何一个大街上有手机的人,掏出手机就能下一本名著,连着网就像随手带着一个图书馆。世界QS排名前十大学的教程也是唾手可得。还是2018年,掏出手机刷个网,看个视频,抖个小音,一分一秒一小时一天也很快就能过去。知识就在眼前,诱惑千千万万也就在眼前。“人有选择的自由”。这个自由,也是人和人区别的根源。
新闻说,平均人的寿命已经赶英超美到了80岁。高考生刚刚20岁不到。后面还有大概十年的辛苦学习时间,还有终生学习的历程。最近接到亲戚的电话,孩子高中毕业就不想再读了,让我给个建议。劝一个人好好学习真的挺难。“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这个选则通常是没有经历过更多做出的。”想当年,老三届的录取率是4.7%,现在的录取率是82.1%,家里又不是没有钱上学,这么稳的机会为什么都要放弃?
最近看了一本大话编程的书,里面作者手绘了一张图:很有意思。我的理解是小黑球是你真正学到的知识,它只是应该学习的知识的很小部分;大学毕业后,学到的知识和可以赚钱的知识甚至可能都没有交集。所以,读书和赚钱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名校生是不是就算成功”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被某师范毕业生杰克马的反例压制)。
但是我觉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一个人的知识和经历如果变成了一个更大面积的圆形,相比之下上面图的圆都小成了一个点。我相信这个人一定找了到快乐。
扯了这么多,
考试还是那个考试,时代已不是那个时代了。
考试还是那个考试,精髓确实没有变。
2018/06/08
附上这两年招考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