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亮点
年轻人有了钱,就一定要着急买房吗?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简历真的重要吗?听父母的话,你一定能获得幸福吗?你知道自己的心智模式中,存在哪些写看不到的局限吗?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是本人在观看 得到2022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里罗胖安利的一本书籍,豆瓣评分7.8,也是最近抽空看完了,现在将针对本书籍的以下7个核心问题的答案进行整理分享。
1、心智模式是什么?
2、心智模式有哪些来源?
3、面对充满未知的职场,怎样找到好工作?
4、简历真的重要吗?
5、年轻人是否应该着急买房?
6、什么是受害者模式?
7、幸福应该由谁来定义,是我还是父母?

限制我们人生发展的不是世界,而是思维里的墙,也就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优劣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书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一般人都认为,出身贫寒、体弱多病、文化水平低,这三件事情只要摊上一件,这辈子想要出人头地就没有机会了,但是来自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很不幸,这三件事他都赶上了,可他却一点也不悲观,他觉得托贫穷的福,自己很小就会做擦皮鞋、卖报纸这些苦工,得到了宝贵的人生经验;而正因为自己体弱多病所以才会更加的锻炼身体,反之到了老年仍能保持强健的体魄;他小学都没有毕业,所以他才会更加注重学习这件事情,一生中不断地向各类人员请教,提升自己的认知。
大家看,正是松老先生的这种心智模式特别的了不起,就在于他看待过去的视角和大部分人员都不同,这种模式帮助他积极的筹划未来,把过去不利的因素转换为有利的因素。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改变不了对自己的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对自己过去的看法,进而对我们的行动和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不断地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那到底什么是心智模式呢?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从而决定我们如何去行动的一套思维模式。
举几个例子:早上起床先刷牙还是先洗脸?洗漱完在家吃早餐,还是外面买边走边吃?到了公司看到老板,是热情洋溢的打招呼,还是灰溜溜躲在一边避开老板?有了一定存款后,是打算把钱存储到银行还是手机里的理财软件呢,还是打算炒股票、买车、买房呢?如果你一个月挣的钱够养活一家人,那么是愿意让妻子继续工作还是在家做全职太太呢?所有这些我们看得到的行为和决策,都会造成各种可见的结果,有好的也有坏的。
作者归纳出了心智模式的3种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推理归纳。
直接来源:我们对世界的直接体验和观感,小时候被狗咬过长大可能会怕狗;而从小和狗狗亲如一家,和爸妈一起抚养过狗狗的孩子,长大以后对狗也往往比较友善。
间接来源: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经验,比如很多人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信以为真,自己和法国人、德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也会先入为主的成见。但是反过来问: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一个浪漫的德国人吗和没有一个严谨的法国人吗?显然间接经验有它的局限所在。
推理归纳:有很多人会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性格问题,不容易取得大的成就。听起来像是有点道理,别人家的孩子从小都是在父母和母爱双全的环境中长大,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可能只体会过来自父亲或者母亲的关爱。但这种推断真的就成立吗?有很多取得巨大成功的名人都来自单亲家庭,例如:孔子、孟子、成吉思汗、鲁迅、胡适、牛顿、安徒生等。都是青少年甚至幼年时期就丧失了父亲,但是他们仍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见日常的推理和归纳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既然3种来源都有一定局限,那是不是没有办法破解这些局限了呢?当然是有办法的。作者指出:心智模式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虽然改变不了对自己的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对自己过去的看法,进而对我们的行动和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就像上文举得第一个例子一样。
好啦,今天先写到这里吧,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