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墉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作家兼画家,其潜心创作的励志系列散文小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对读者的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殊的人生历练,豁达开朗、慈悲为怀的坦荡胸襟,敏感细腻的心灵感悟,独特视角的人生思索,博爱至善的人文关怀,这一切都赋予了其励志散文小品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为:充满人生智慧与哲理意蕴的思想蕴涵;雅洁简约、平淡质朴的文本语言;自由灵活、疏而有序的文本结构;清新淡雅、随意自然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励志散文 哲理意蕴 智慧人生 文本魅力
Abstract:Liu yong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and painter in Taiwan.whose series of encouraging and instuctive prose,to which he has been applying himself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has enjoyed a high circulation in the mainland and had an active influence on the rearders. It is his special life experences,Open-minded is open and bright, the mercy for bosom broad and level mind, the sensitive exquisite mind can touch every tiny soul, unique angle of view life thinking, universal love,great kindness and humanities concern, all these entrust with it to pursue a goal with determination the prose sketch unique beautiful nature charm. Mainly manifests is: Fills the life wisdom and the philosophy embody thought contains; Elegant and concise, light plain text language; Free is nimble, rigorously has the foreword the text structure; Fresh is elegantly simple, at will the natural artistic technique.
key word:encouraging prose;Philosophy embody;wisdom life beautiful;nature charm
引言
当今文坛,刘墉是个谜。他的书没有太多畅销的理由,却往往是书市上畅销榜的冠军,其散文小品被专家认为更像实用版的人生百科,让读过其书的人感到灵魂有如接受洗礼一般。十年来,刘墉新书不断,畅销不衰,仅大陆的版本就有60多种,2002年畅销量达300多万册。著名作家王蒙拿着他的书说:再给我一本,我感到了刘墉的魔力。刘墉笑言:我畅销,因为我有营养。有人甚至认为,“刘墉的书在出版界经久不衰胜过当年的余秋雨现象,他的书是当代青年手不释卷的必读书目”,这种说法并不为过。我们不难发现刘墉一有新作面世马上就会受到读者强烈的追棒,造成脱销现象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刘墉的名字几乎可以与畅销书划等号,这足以说明,读者对刘墉的喜爱程度几近疯狂。那么,为什么读者如此喜爱刘墉呢?刘墉的散文小品到底有着怎样的吸引人的魅力?
一、充满着人生智慧与哲理意蕴的思想蕴涵。
刘墉的文章真诚质朴、素洁淡雅,在广大的读者心中引起强大的反响,尤其是在青年学生当中更是广为流传。他的文章无论是抒情、议论、叙事、写人,都能通过细碎的微小的、刹那间投来的一种印象,或长长事物链条中的某一环,用务实、平淡的笔墨展现事物深刻的哲理意蕴,启迪人生,教人深省,催人奋进。
〈一〉凡俗世界里的人生智慧。
在刘墉的励志散文里,充满着事态寻常可见的一种“大俗里的积极”人事物事草虫木鱼,大凡寻常可见的万千世态、纷繁驳杂的人情世故,都由他不紧不慢的娓娓道来。如有一篇题为《酿酒》的小短文,作者把为学与酿酒类比,“为学就好比酿酒,起步时大家程度相当,但是因为满足或急于表现,许多人都半途停止了。真能长远计划,持之以恒,达到最高境界的,只有少数而已。”谈的既新颖又极有见地。他写陋室,不单言安贫乐道;写山水,不沉湎于返朴归真;写生活之变,又绝无浮光掠影,即使寄情于风云花草,也自有令人低回沉思之力。刘墉以其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生姿态书写其对琐碎的人生沉淀的综合,既浸润着丰厚的情感又闪烁着清亮的智慧。作为生活中的思想家,他一直在寻找着人生的哲理,寻找着生活的智慧和力量。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从一粒尘沙里可以看出世界,一朵野花中可以见到天国”。这是刘墉所要宣扬的,也是他要告诉读者的——平凡中会透出伟大,点滴在心的就是艺术就是美。正如他自己所说:当心情平和的时候,似乎每一样东西都能变得更美好;当我们心情宁静的时候,每一件平常的事物都可以触发更多的灵感。刘墉就是以这样一颗平常心,善待生活的每一件事,用一颗敏锐的心去领悟和发掘凡俗世界里的大智慧。他把一些事、一些情、一些人直白地讲出来,然后让读者自己用眼来看,用心来思考。他以一个大男人的视角写了一些小女人的东西,这些东西反映生活、反映经验、折射人生,而一切又是那么真实可信。总之,刘墉以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对凡俗世界里的人情世故作深入的挖掘,将红尘世俗里的平平淡淡咀嚼得深刻而意味兴长。
〈二〉灵慧隽逸的人生感悟
从自我的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饱含诗情和哲理。这一点可以说是刘墉励志散文思想内容的主要美质特色。我们读他的励志散文时不断地能感受作者开阔悠远的思想以及对现实人生的息心体察和卓越见地,别有一翻气度和境界。不仅如此,在主题思想上更是熔铸了丰厚的东方美学和儒家仁爱传统以及宗教博爱思想。如《愿每一个漂泊者都不孤独》一文,作者在文章中写到自己亲眼目睹了女儿的的诞生过程,以及妻子临盆时的艰难与痛苦的挣扎表情,于是他有了这样的一种感悟:
“我疑惑那是面对生,抑或面对死的挣扎?是为了自己继续生存,而求生?还是为了下一代的不死,而拼死?”
生命是坚韧的,同是生命又是脆弱的,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更是艰难的,她需要另一个生命付出难以预定的代价。作者并由此上升到“爱”的感悟:
“上帝创造的最伟大的东西,不是万物,不是宇宙,而是爱,我十
分不和逻辑,甚至执著地认为,上帝在创造一切之前,先创造了母亲,
上帝本身就是爱,这世界就是由爱所凝结!”
是的,爱是力量的源泉,没有了爱,哪来生命前进的动力。作者对“爱”的感悟既深刻又富有启发性。读着这样灵慧俊逸的文字,我们能不感到一种心灵的澄澈与明净?我相信每一个有爱心的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灵魂的震颤。此外像《人生的棋局》,《人生的风水与格局》,《创造自己的命运》等文章,内容与形式,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作品中都得到清晰、有机的辨证统一。任何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能得到人生感悟的表现,如一则小故事,一个简单的场景,一段简单的对白……语言朴实无华像唠家事般娓娓叙述,却给人以启发和思索。
在刘墉励志散文中的人生感悟,总是跳动着思维的音符,闪耀着哲理的火花。作者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人物场景多角度、多方位地勾画出人生面目的林林总总,写出他对人生的多层思索与兴趣,不蹈恒蹊,各自成理。对一些平常生活题材稍稍加以引申,借题发挥,随物赋形,因文达意,富含哲理的警句与人生智慧之语如潺潺流水般从作者的笔端飘然而出。
〈三〉人生况味的执意品尝。
散文是为人生的艺术,着重反映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心感受和领悟,主观感情色彩非常浓厚,这就决定了散品尝也就文作品的精神内核——艺术意蕴与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人生况味的执意成了散文作品意蕴一个重要的特征。刘墉的励志散文,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状物描景,其中的人、事、景、物都是作者为之动过情的,因而包含着作者体验人生、超越人生、回奈人生的感情脉搏。悲欢离合、忧喜爱恨都是作者品味人生的结晶。比如,他是这样看待生死的:
“我们以自己的啼声开始了旅程,又在亲友的哭声中结束了人生,
我们离开了母体而生,又离开了世界而死,我们被一把推上人生的舞台,
又被一把扯了下去。似乎生与死这两件人生最大的事,我们一点干涉的
权利也没有,幸而在这当中,我们还能有所作为,使自己平凡的生,却
可以伟大的死;在母亲一人的阵痛中坠地,却能在千万人的哀痛中辞世”①。
因此,他常常告诫人们应该珍惜人生,珍惜生命。他说“人,就这么一 辈子”这七个字,虽然“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儒弱时变得勇敢,骄矜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称他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①。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生命洗尽铅华,他由衷地感悟到“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簸;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所以平淡也就是最美的‘真’”②。于是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感悟也有了“禅”的意味。此外像《找寻一个苦难的天堂》、《生死爱恨一念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作品,作者对人间苦难、悲悯的深刻体味,对人生命运的深切体察,那心灵震撼中的酸楚,那酸楚中的甘甜,令人咀嚼不已,回味无穷。正是因为作品中所蕴藉的人生况味既发自肺腑又能给人以人生的启迪,这样,广大读者都会深深感到作品的内在情感力量,并为之心动神移。
刘墉对人生况味的执意品尝还表现为作者能以旷达的情怀去对待人生的得与失。正如他自己在一篇《舍得与抱负》的文中写到:
“舍得!舍得!要得先得舍,不舍弃,哪有空间获得?抱负!抱负!
要抱先得负;不负重,哪有资格拥抱胜利与成功?”
这里作者很辨证的看待了“舍”与“得”“抱”与“负”的关系。人生在世有失也有得,得失之间才能体味出人生的况味。对人生况味的品尝是需要勇气的,一种正视人生缺失的勇气。正视缺失、超越缺失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痛苦的磨练。平庸的人总是以“往事不堪回首”,“与世无争”之类的至理名言来迴避缺失,而刘墉则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宽阔胸怀去思考人生,参悟人生,敢于历经心灵的磨难却又超越这种磨难,以大智大勇的气度和大彻大悟的襟怀来观照人生,书写心灵的历程。
〈四〉人格品质的执着追求。
如果说刘墉的散文意蕴在情感上以对人生况味的执意品尝感染着读者的话,那么,在理智上则是以对人格品质的执着追求来启迪读者。凡是高明的散文作者都不会仅仅满足寄情于艺术形象,而是要在形象中同时寄寓理思,以显示其哲理品格,使“情”的感染效应与“理”的启迪效应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使鉴赏者获得情与理交融的双重美感享受。请看《雪的滋味》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绝大部分的笔墨都是描写雪及雪景的,对雪的描写非常的细腻生动,对雪景的描写更是可以说如诗如画、撩人心动。但作者的用意并不在此,而是同过对“雪”这一形象的描写来达到赞颂雪、歌唱雪的目的。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写道:
“雪就是这么这么神秘,它从阴霾的天空落下,带来的却是莹洁;它
由平凡的云气变成,织出的却是巧雕。它是冰的组合,但是没有冰的硬;它是
水的同类,但没有水的湿;它能斜斜地飘进廊角,也能挂上高高的树梢;它的
降临,常带来惊喜;它的消逝,总留下余情,最重要的是:它虽然有着翩翩的
风采,但绝不喧哗;它虽然有功于大地,却悄悄的隐退。然则,雪,何旁不具
有一份伟大的人格与胸襟”。③
在这里,作者对雪的高洁品质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同时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这样,借助于“雪”的形象,文章显的既富有情趣又富有意趣。由于作者能形象的揭示人生的奥秘和本质,带有深广的审美旨趣,具有强大的思辩力量,所以它能于不知不觉之中诱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追求人格的完美。
〈五〉博爱至善的人文关怀。
爱和善是赋予刘墉励志散文魅力的两个重要元素。正如他所比喻的,如果你前面的人一放手,将门打在你鼻子上的时候,你要做的是将门扶好,不要让它打到你后面的人。这种真诚的关怀和仁厚的爱心,构成了刘墉励志散文独具魅力的品性。
无论刘墉是谈成长,谈交友,谈亲情,谈读书,还是谈敬老,谈时间,谈孤独,谈包容,他始终坚持透过他的文笔,在广大的读者心中传播关爱、积极快乐的种子,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人情趋于冷淡的生活里播撒着脉脉温情。《点一盏心灯》不仅叙写了天下父母对儿女的牵挂而又无私的爱,同时也呼唤孩子甚至我们每一个人在心中都应该亮起一盏“爱”的明灯。正如《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所言:“爱是生活,是生命。”“我认为,来到人间不是来学习恨,是来学习爱......生命是为了学习爱,爱能包容一切”④的确,用生命构建起来的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均说过“故乡是什么?所有故乡都是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⑤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完成一生的漂泊。是的,爱就是我们一生漂泊流浪终究要回归的故乡。刘墉说:“哪里有爱,哪里就有牵挂,放不下,就是家!”“世界充满了美,让我牵挂;充满了爱,让我放不下!”“台北是我家,纽约是我家,北京是我家,巴黎是我家,甚至小小的奈良也是家!”“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⑤这种爱显然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孝爱、仁爱,而更多地融入了东西放哲学的智慧,他用爱的眼光审视世界,从中挖掘出爱的真谛,刘墉无疑又是一位爱的哲学的守望者。
〈六〉细腻温情的关爱教育
《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等系列作品,是作者自己为人父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写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后来成为亿万人争相传阅的《傅雷家书》。这两本书的作者虽各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但他们苦心孤诣、盼儿成才的的殷殷之情却是相同的。刘墉自言,他的作品是在“为那些心里充满梦幻的孩子们打一个预防针”。他在《超越自己》一书中反复强调,在整个奋斗的历程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面的,而是自己,尤其是对那些过去受尽呵护,而必须独立面对未来的年轻人,他们必须战胜自己的惰性与依赖心。这种毛病不割除,无论在父母的逼迫下功课有多好,将来也难以成功。
刘墉尊重青少年在每一个年龄段所拥有的独特的价值观,他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告诉青少年,但并不强迫他们接受,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的综合与整理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说傅雷是睿智的,他以深沉的父爱、广博的学识,引导爱子傅聪走向音乐的成功之路,那么刘墉是聪明可敬的,他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把自己为人父的体验和经验写出来,让所有人收益。他的教育方法有没有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儿子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已经出版了四本书。他的女儿以学业总平均98分初中毕业,获布什总统将。作为一个深得东西方教育观念精髓的新型家长,他很懂得20世纪末、新世纪初年青一代人的阅读心理。对于这一代热情火暴且自命不凡的孩子,他须得将耳提面命式的训导巧妙隐藏起来,而代之以在文字里大量引进当代资讯,使孩子们感到,彼此的代沟微乎其微,他离他们很近,而不是在倚老卖老。他强调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训诫。
二、清新淡雅、随意自然的艺术形式
<一>平素简约的文本语言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而散文作为典型的语言艺术,语言不啻是它的生命,而且一般来说,“短小的文章特别需要写得简洁和优美,任何败笔冗笔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时常现的格外刺眼和难于掩饰”⑥著名作家莫言曾说,语言是一个作家风格最主要的体现,语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的精神分泌。刘墉的散文中没有激情的描述,也没有生硬的说教,言语间很少有高亢淋漓的情感奔泻,往往以一种话家常促膝谈心的口吻,用口语似的大白话讲述故事和道理。这种叙述方式可称之为中性情感的叙述。
1.平朴自然
朴素之美是散文语言的主要美质特征。所谓朴素美,首先要求做到“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买弄”⑦这是一种平易自然,不加修饰,活脱脱再现生活真实的语言,这一特点可以说是刘墉散文文本语言最突出的美质。读刘墉的散文我们会觉得,这些小品文语言大多没有铺陈敷演,没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也很少看到瑰丽多姿、绚丽多彩绘画美,无任何雕琢之迹。然而字字句句从肺腑流出,用精确而朴实的语言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不假雕饰、自然挥洒,把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蕴融会于自然质朴的语言之中。所谓“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⑧说的正是这一特质。刘墉散文的平朴自然应得自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中国古典散文常以抒写个人琐事,内心情怀取胜,文字常常悠然宁静、无争、安适,又有情趣。正如他在《庭园》一文中说的那样:“我爱东方的庭园,不是为那份幽深,而是那份悠然;不是为了许多优美,而是为了几分闲适。”
2.雅洁简练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词切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镜。”刘墉的散文常不逾千字,而神,情,意,味则无一不备,如《荷》一文,全文仅二百余字,写尽了荷的形态与意象美。情真意切,味淡神远。写荷的枝“欣细而柔弱”,她的叶“飘展而不轻佻”,她的花“香远而益清”,她的莲“素朴”且“温润如玉”,“晶莹的莲子间夹一叶如翡翠般繁荣—苦苦的莲心”。在这里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了浑身是宝,香淡悠远,意味不尽的荷的一生。作者不是在写荷,而是在写一为优雅美丽、令人神往的女子,然而,作者确是在写荷,写荷的风态、写荷的神韵。文字虽简却情意、神韵具备。如若不是作者对所写的事物用心感受,何来这样简洁而又雅致的文字。雅洁简练的语言是不烦雕饰的,然而又是经过锤炼的。既是朴实自然的,又是含蓄不尽的。只有表现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方能称得上真正的雅洁简练之美。刘墉的散文很好的作到了这一点。
3.精辟警醒
在读刘墉的励志散文时我们都会觉出一种智慧的闪光、思想的力度。或给人以乐观向上,催人奋进;或教人低回沉思、咀嚼体味。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作品中有很多既精辟又警醒的智慧哲言,很多读者朋友,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都把这些充满智慧与哲理的闪光语言当作自己的人生箴言或是左右铭,以勉励自己。《荧窗小语》一书是这一特点最好的体现。请看,开卷语:
“人就这么一辈子/说来容易/想起来却很深沉/很幸运的拥有了它/不能白来这一遭”
简简单单5句话,明白畅晓,却道出了一种精神力量--生命是高贵的,人只拥有一次生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生命焕发出更强烈的光和热。又如《沉默》一文:
“同样是沉默,智者与愚者的沉默,勇者与弱者的沉默却不相同。
勇者和智者的沉默可能是睿智的思索,力量的积蓄;愚者与弱者的沉默
则是无知与退避,但是所以伟大的沉默都应该伴以一个伟大的行动,如
果永远沉默下去,就没有智慧的分别了。”
短短数语,便点出了沉默的深刻内涵,鲁迅有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作者在这里宣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既“在沉默中爆发”。再看:
“生命是一张唱片,岁月是转动的唱盘,我们的一言一行遍是针
的颤动。......有的人活力充沛,留下的是一曲热门音乐;有的人波澜
壮阔留下的是一篇交响音乐;......他们或以高亢沸腾的音符,嘎然而
止;或以沛然丰盛的交响,完满结束;或以幽深邈远的绵延,轻轻消逝;
或以抒情引人,华丽渲染,澎湃激荡,徐缓而渐归宁静。”
不长的文字把生命的五彩斑斓画在我们面前。也不用你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便可以享受思维领域里如春风徐来的舒心顿悟。此外像“如果你站在这个山头,羡慕另一个山头更高更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下这个山头” “平凡而能被肯定,必然因为不平凡。也唯有在平凡中被肯定的情感是最不平凡的,也最真实的。” “人们为什么总会注意那小小的疵缺,而忽略大体的美好,也不愿接受那有缺陷的事实呢?”等等。可以这么说,像这样精辟警醒、充满智慧和思想力度的智慧哲言在刘墉励志散文中俯拾即是,构成了其吸引广大读者重要的美质魅力之一。
<二>自由灵活的文本结构
散文的结构作为一种由生活事件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具有共时与历时的双重秉性,表层结构与潜在结构的多重语义。散文结构不仅仅是指文章的外部组成部分,而应是创作主体的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优秀的散文作品呈现出来的结构形态,总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外部与内部的圆融,规范与独创的和谐。刘墉的散文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因内容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结构。
1 .一事一议,画龙点睛、卒章现志
这种结构形式是刘墉常用的一种结构手法,其励志散文多运用这种形式。这种结构在开头往往先叙写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笑话,或是描写一个情节,或记叙某一事物。这样,有利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文章的末尾作者以精辟的语言一语破的,阐发一个大道理,让读者折服于作者别具慧眼的洞察力和对人事的参透力。如《龙游深水》一文,先叙述一个热衷协作的一个青年在小地方一直获奖无望,后经老师点拨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最终获得大奖。青年前去谢师,作者借老师口味道:“不要以为小地方出不了头,在大地方也会一筹莫展,有本事的人,在大场面里更能有所发挥呀!”这种借事讲事的办法,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也可看出作者思维的开阔性。
2.借事说理,寓理于叙、意在行间
这种结构形式的结构通篇只讲故事,或是简单、畅晓、明白的对话,而道理则隐含在叙述之中,读者通过阅读叙事经过去品位其中的哲理人生。很好地体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如:《商场之战》,讲的是李、郑两位老板争夺市场所使用的不同手段,暗示读者:商场犹如战场,知己知彼,方能取胜。再如:《离婚的原因》借小李离婚后不同时间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解释,暗示读者去品味生活中的谁对谁错的关键是看你是否能冷静的评价。对话形式的如《世纪之病》一文的对话:
“一大早,你就来敲我的门,说你的胡刀不见了,今天晚上有个舞会,想借我的用一下。‘不!’我说,‘我的原则是绝不向人借胡刀,也绝不借给别人!’‘那是借你给你儿子的啊!’你尖叫了起来,‘难道你真的以为我有AIDS?’ ‘我相信你没有,但你怎知道我有没有……’”⑨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对儿子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教育。身为有识之士的刘墉,深知在当代社会里,机遇与陷阱并存,鲜花与毒品同在,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于嘘寒问暖之外,更多一些严厉。这也是他要告诉天下父母的。
此类文章只有读者反复的思考。方能体会到作者的用心何在。他不仅写生活故事,亦写佛家禅事,借师徒对话或大师之口讲述充满哲理与禅机的故事,讲述佛家禅语又讲人生哲理。
3. 开宗明义,逐层递进,意深理密。
此类结构形式充满着思辩色彩,即作者在一开始就直接明确的表明心志。如《一》这编文章,全文就围绕个“一”字讲述其中哲理,极小又极大,生于“一”又归于“一”。通篇句句字字都是讲道理,从生到死,由字观人生,体味人生哲理。又如《不再孤独的孤独》一文,文章讲述了人生过程遇到的各种孤独,以及如何去认识和正确地对待人生中的孤独,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从“孤独使人成熟”“孤独使人面对天地”“孤独使人面对心灵”“孤独使人面对生命”“孤独不再孤独”五个方面进行层层递进的论述,作者在每一层次的论述中都结合了具体可感的事例,避免了单纯的空洞说教,把朴素又深刻的人生哲理讲述得既形象又耐人寻味。
开宗明义、层层递进式的说理结构在刘墉的励志散文中并不多,但每一篇都写的严谨有序,寓理述义,情理交织,显示了作者创作思维的严谨逻辑性。
<三>自然灵动的艺术技巧
高尔基曾说过:“必须知道创作的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这一工作本身”(《文学书简》)所谓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大致是指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以表现生活,陈情达理的,带有规律的写作手法。刘墉的散文天马行空,随思想流动而自然成章,通俗易懂又不流于“隔靴搔痒”的空乏与肤浅,在平平淡淡中潜隐着自己的爱憎,于琐琐细细中闲谈着自己的做人处世。
1.选材——精心选料、以小见大。
刘墉散文选用材料的特点总可以用一个“小”字来概括。材料虽“小”却很有份量,都是作者精选出来的包孕丰富,极有个性和典型意义,新颖生动并足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人、景、事、物。作者所写虽是一枝一叶,但使人想见的却是森林的雄伟;虽然写的是一斑一点,却让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命中琐琐碎碎,作者信手拈来,却又妙笔生花。他的字字句句往往源于一种触动,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他善于“在很多细微的东西里去寻找可爱”。许多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平凡的小事,在作者的笔下却别有一翻天地和滋味。谈生与死、盈与亏,写桥、剑、墨,议清华与古厚……天上人间,自然万物,世态百相家族婚恋,礼交公关,子女教育,轶闻趣事,读史诵经,留胡子,存钱币,……无不成为刘墉展现豁达人生观与优雅情怀的落笔之点。小语娓娓,如燕语呢喃,如涓流潺潺,灵动鲜活,润物无声而自有韧性的力量,自有不平常的努力,令人怦然心动。刘墉把平常生活中的东西写下来,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虽然只是作者的一点感觉、一点情趣,一点情境、一点滋味,但这“一点”真挚实在,令人深切难忘。
2.构思——意识流动、虚实结合。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构思是对散文写作的整体策划,它是从客观考虑“怎么写”。在选好材料、确立主旨之后,寻找思路,为散文制定“全型”成为构思的中心任务。刘墉的散文在构思方面似乎没有像我国传统的散文那样,在谋篇布局的技巧上下功夫,而是天马行空,随思想的流动而自然成章,作者以自己的思绪为原点,自由联想,连绵不断。意识流动构思散文往往先确立“主脑”,主脑是意识流动的中心。在刘墉的笔下,这一“主脑”或是一人一事;或是一景一物;或是一个问题;或是一个观点,围绕这一“主脑”,作者运用发散思维、悟性思维等多种方式,摆脱时空的束缚,激活意识,延绵自我,达到一种舒展自如、云卷云开的镜地。
散文的本质魅力在于“真实”,情感上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纪实”的手法是散文惯用的手法。可是在刘墉的励志散文中却能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别具魅力,这主要体现在引用方面。刘墉的散文中所用的材料大多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景、物,但不少的文章引用了一些有趣味的小故事或是幽默笑话,而这引用的材料就多是虚构的,这些虚构的材料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形象性,又有助于表情达意。
结 语
刘墉的作品以其灵动自然,真挚感人,简约精粹,叩人心扉深得广大读者地喜爱。作者自己曾言,他不喜欢轻易地得出硬性结论,他所作的只是导入。也就是说,他的励志散文作品是一扇门,向每个读者敞开,进门之后的无限风光,盎然趣味,个中真意则需要每个读者自己去领悟。在作者笔下这些简约平实、平易近人、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励志散文,有启人心灵的感悟,有充满禅趣的对话,有令人莞尔的幽默,有灵光一闪的机智,更是有一个个精妙绝伦,开人心智的小故事。其实,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干涸疲惫的心灵都需要爱与智慧的浇灌。我们听懂了太多的大道理,喊惯了太多的口号,见惯了太多的道貌岸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日常生活中采撷的小故事,小幽默,小镜头,以及从中透射出来的经验和感触。它们形象、平易、生动非抽象、严肃、呆板。它们滴水藏海,辉映大千世界;小中见大,折射人生百态。这才是真正能进入我们血液推动生命的媒介。我们珍爱这些小故事,小道理,小镜头,小幽默。只因它们背后有大智慧,大人生,大视野,大成功。
总之,刘墉的励志散文小品不夸耀、不玄虚、不做作。它或者像和煦的暖风娓娓道来,或者像缕缕微风俯来细说。有时它像一位贴心肝的挚友,温暖我们;有时又像一位诤诤良师鞭策着我们。挚友也好,良师也罢,它总是那么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参考文献:
[1]刘墉 萤窗小语[M] 重庆出版社 2004
[2]刘墉 心灵的四季[M] 漓江出版社 2002
[3]刘墉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M] 漓江出版社 2002
[4]刘墉 超越自己[M] 九州出版社 2003
[5]刘墉 掬起每一滴感动[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6]刘墉 下一站,成功[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7]刘墉 蜜色阳光[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8]刘墉 叛逆血液[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