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蓝氏石板堰宗支新春祭祖宣讲
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
我是中华蓝氏石板堰宗支大房第152代宗亲蓝洋的爱人张荣芬,我们年年都回来参加宗亲祭祖和联谊活动,每次参加我都很感动,觉得能够加入蓝家这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特别荣幸。首先感谢这次新春祭祖活动的组织者,他们在百忙中不辞辛劳的付出,让我们大家有机会在这里团聚一堂;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公公和婆婆,是他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有机会在今天石板堰族亲“新春团拜祭祖”这个隆重而神圣的活动中与宗亲们宣讲分享“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话题。
在此,我就近十年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家人们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为中华蓝氏石板堰宗支的建设发展和辉煌明天添砖加瓦。
我是2002年从资阳师范校毕业,在雁江区铜钟中学教书了几年,然后就随蓝洋一起在成都经营家具。这期间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直比较关注和了解各种类别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接触到了中华国学领域开始“读经”,所谓读经,就是诵读古代经典书籍四书五经。当时我觉得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国学”非常吸引我,然后我了解到“读经”并对这套教育理念非常认同。因此在我怀孕的时候开始读经典做胎教。之后,2014年我和小姑子兰萍、还有表嫂王晗一起,在温江联合开办“私塾国学堂”并对外招生,一直做到现在,目前,带着包括自家孩子在内的学堂20多个幼龄、学龄孩子一起读经典。
十年来,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其理念更加深入的了解,让我感到从家庭、家族到社会,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自家孩子身上看到她读经的进步以及我们所教过的上百个孩子情况来看,“读经”这一套教育理念非常有价值,也是简单可行、是可持续的。所以希望借此机会分享给家族全员,让大家对这种教育方式有所了解,多一种选择学习方法的可能性。
到我们学堂来“读经”的小朋友,不管是两岁的、还是5岁、8岁或者10岁的。开始学习的第一本书都是读《论语》、然后是《大学》、《中庸》、《孟子》;再紧接着就是《易经》、《诗经》、《老子庄子选》和《书礼春秋选》、《内经之要》等等。
为什么要让他们读这些书呢?因为小朋友在年纪越小的时候它的吸收能力越强,所以我们在他记忆力好的时候,让他多记多背这些经典的内容。当他长大一些的时候,他的理解力发展起来,他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慢慢的理解、消化、酝酿和运用这些经典的内容,并将终生受用。
为什么要读这些现在学校已经不再开设的书呢?那就是因为这些四书五经是几千年前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宝贝,这里面有广博的智慧等着我们去深入学习。当然这只是经的部份,还有“经史子集”的“史子集”部份,都需要学习,只是大体可以遵循这个次第。
这时有人就会问了,光读这些经典书,那数学怎么办?那我们还真可以说数学根本不用教。因为他们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品德性情;同时也是开发他们的大脑。换句话说:就是脑子好用了,数学自然就能学好。我们学堂同学一般读到六七岁就转入小学了,他们成绩各方面都普遍较好;也有同学,他们读到三四年级的年龄,然后直接去上学的,上学之前就需几周时间补数学,成绩直接就突升上去了。去上学之后,就一个月的时间,完全能赶上了同学的进度,甚至一直保持前三名。这都是我们10年来看到的“读经”让小孩成长的真实案例。
简单说:就是在孩子越小的时候给他们种下经典的种子,能听时给他们听,能读时带他们读,然后熟读成诵,从这些经典中所获得的智慧将伴随他们整个人生,并为他们未来为人为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有兴趣了解的家人们可以下来找我了解,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任何疑问的家人们也可以下来找我交流,我们一同探讨关于教育的问题,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把优质的教育注入到家族中来。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希望我们不管处于什么年龄都能尽可能多读书、读经典。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涵养和充实,也是对孩子的激励和带动,更是对家庭书香氛围的建设和发扬。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家族世代书香。最终使我们通过教育和传承的力量,让每个人都能德慧双修,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最后祝愿蓝氏家族昌盛繁荣,万世福泽。祝天下的蓝家人新春快乐、龙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