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个人觉得这是一篇技术文,虽然技术含量很低,不喜欢的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
在20160129一期的《奇葩来了》中,该文最早发于本人公众号:是观,所以时间有点久。曾经叱咤台湾辩坛的张哲耀自带神光和一口港台腔的呆萌属性闪亮登场。对于一直活跃在华语辩论圈的各路神佛——而今的老奇葩们,例如胡渐彪、黄执中、马薇薇,张哲耀跟他们应该都算是私交不错。所以,在一开始张哲耀还没进行任何陈述时,双方都叫嚣着要抢人。胡渐彪和马薇薇甚至一早就已经做了他的思想工作。最后,在张哲耀的一番陈述和与蔡康永的一番对辩之后,他最终进了蔡康永的“肉松队”。
但是,坦白说,他完全没有展现昔日那种一人独闯敌营,提刀立取敌将首级的风采和水准。我想,如果不是两边队员的提前熟悉和强烈要求,蔡康永未必会给出“我要”,而将其收入帐下,高晓松就更表现的“没有态度”,换言之,其实我没那么想要。为什么?因为我相信在场的老牌辩手们都听出了他论述中的“循环论证”。
张哲耀的论证
立场:不会社交会被社会淘汰
观点一、国家不会外交,就会挨打。例子:英国派马嘎尔尼出使大清,要求与其通商。乾隆拒绝,实行闭关锁国,最后导致近代史成为一部血泪史。
观点二、人不会社交,那是找死。例子:一个人分不清状况,在丧礼现场跟人大谈奇葩说,估计会被人打死。
到目前为止,以上论述过程其实没有任何问题,角度、观点中规中矩,不过语言幽默,类比恰当。可是,接下去问题来了。
他认为,这个题目中,评价一个人会不会社交的标准是一个结果论,换言之,就是如果最后其他人都不喜欢他,那他就是不会社交。如果其他人都喜欢他,那他就是会社交。
什么是其他人?就是指除他自己以外的社会上的其他人,对他来说,就是当下社会。
什么是其他人不喜欢他?就是当下这个社会不喜欢他,也就是被社会所厌弃的。
所以,他在概念里就设定了这样一个等号嫁接:不会社交的人=被社会所厌弃的人。
所以,不会社交的人会被社会淘汰=被社会厌弃的人会被社会淘汰。
请问,你到底是论证了,还是没论证?这个逻辑就像,为什么人会犯贱?因为会犯贱的才能叫人。为什么不会社交的人会被社会淘汰?因为被社会淘汰的人才能叫不会社交的人。
很显然,马东和蔡康永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也试图点破。我也相信在场的很多资深辩手,尤其是以逻辑见长的胡渐彪、马薇薇、邱晨绝对不可能没有发现这里的荒谬。不过他们都选择了不作任何“奇袭”。(当然,也许现场他们做了攻击,最后被剪了没有播出来而已。)
蔡康永的攻击
蔡康永:以颜如晶为例,一个人很讨人喜欢,但是不太懂得怎么跟人交朋友,这算会不会社交?
张哲耀:结果论,算,颜如晶有自己交朋友的方式
蔡康永:一些自认为很会社交的人,大家在背后对他的评价都不好,算不算会社交?
张哲耀:结果论,不会,会不会社交不能自封。
蔡康永:所以,我们最后只要看到这个人讨大家喜欢,他就叫做会社交,虽然他从来没有从事社交的行为是吗?
张哲耀:他也有自己的社交方式,可能不一定主流。
蔡康永:可是,你不是说结果论嘛,只要看结果这个人喜不喜欢,他就不用社交啦?
蔡康永这几个问题确实厉害,从正反两面将张哲耀的概念圈死。最后再补一句:有的人天生就长得很讨喜,她坐那里不动就会有很多人喜欢她,按照结果论,是不是这种人很会社交?
结果论的荒谬
以最终被不被别人所喜欢来断定这个辩题里的“会不会社交”其实是一个很大的bug。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如果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一个人的某些社交行为(事实上,这是很普遍的情况),按照结果论来说,这是属于会社交还是不会社交?这种人会不会被社会淘汰?
另一个问题是,某些因为自己的才情而被世人所喜欢,被社会接受的人,按照结果论定义,应该是属于很会社交的人。可是,你会说那个永远有一颗童心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是一个很会社交的人吗?你会说那位绕纽约上空一周就能手绘出整个纽约市的自闭症画家Stephen是一个很会社交的人吗?
所以,很显然,这个话题中的会不会社交是指一个人会不会进行或者习惯社交的行为,而不是指这个社交行为是否有效,更不是一个人懂不懂基本礼数,被不被别人喜欢。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主动意义上的词。就像那些醉心于做科研,搞创作的人,他们不愿意,不喜欢,也不习惯在一个大圈子中跟一群不怎么熟悉的人交流一些不属于他们领域的问题。我们说他们不会社交,但是,并不是说他们目中无人,不懂基本的礼数,不被人喜欢。
最后,社交是指在多数人的场合,和自己原本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而绝非私下和自己的朋友聊聊天。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社交其实有一定的礼仪和范式。所以,也并非所有跟人的交流方式都叫社交。
我一直觉得辩论也好,讨论也好,我们在对讨论主体进行定义时,一定要进行相对比较中立,或者最起码能让大众接受,而双方又都有讨论空间的界定。否则,要么是对方无法揪出问题而被你一直霸道吊打,要么就是你被对方一击致命,死后还要被鞭尸。无论哪种情况,对于讨论本身而言,都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很郁闷的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
我是知识小卡片:
张哲耀,台湾辩坛常青树,东吴大学研究生,辩论社教练。第三届海峡两岸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2012年鑫茂杯冠军,2015年新国辩亚军&全程最佳辩手。
我还是知识小卡片:
循环论证:把需要论证的结论本身用来作为论证这个结论的前提。一般会在对第一词的定义中将结果包含进去。例如,请证明:人都会作死。因为,会作死的才叫人。很显然,在定义“人”这个词的时候,就已经把需要证明的结果“会作死”已经包含进去了。于是,他其实证明的是:会作死的都会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