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读变引读
教初中四五年了,光七年级就第二遍教了,总觉得自己在专业上下的功夫少点,也试着在改变教学理念,但实际操作起来总是不尽人意。归结一点就是沉不下心,耐不住性。其实无论哪一个学段,语文教学都该把引读作为关键。
叶圣陶多次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种哲学的教学思想辩证的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而引读就是这种哲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以课本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精读,能自己独立略读和自读,这其实也是教材在编写时的初衷,为什么每单元都有教读和自读课文,缘由也正在于此。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小学教读的影响太大,刚上来我让他们学自读,跨度有些大,但可以先有意识的引领,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在授之以鱼,更是在授之以渔。第一节课,我领学生们先大体了解了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让他们看看每个单元前面的概况介绍和要求,发现什么规律,大部分学生知道了语文其实重要在读,但是读的方式不同,先是要求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到后来的默读,要求默读的速度和目标,从内容上来讲,从自然四季到亲情体验到童真童趣到人生价值再到人与动物,注重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物)、人本身的体验和思索。我们有了这个纲就有了抓手。
第一单元我们先从诗歌讲起,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注重想象,揣摩和品味语言。所以在讲观沧海时,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想象,在什么地方,什么背景,都有哪些景物,有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开始学生都是简单直白的几个字,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一句话,再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一段文,当然这中间离不开我一再的问题引导。这样的引读是建立在完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接下来的三首诗我也让学生聊一聊最能引发他想象力的那句诗,从最初的柳絮落下杜鹃啼叫,慢慢引导孩子说出什么样的季节,柳絮如同什么样的落下,杜鹃啼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样慢慢引导孩子学会完整的说一句话,一段话,进而写下来。
阅读是自己的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认知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指点法、提示法、批注法、练习法等等方式让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方法体系,但要放手却不能撒手,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阅读如婴儿学步,要放先要扶,必要的讲解是不可或缺的,但讲还是为了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