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城镇道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城镇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1)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1)土方路基

土方路基压实度和弯沉值应100%合格,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及路堤边坡等应符合要求。

(2)石方路基

挖石路基上边坡必须稳定、严禁有松石、险石。填石路基压实密度应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施工工艺,沉降差不应大于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

2)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1)基层

①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原材料质量、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②级配碎石(碎砾石)、级配砾石(砂砾)基层集料质量及级配、压实度、弯沉等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2)面层

①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10mm。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要求。

②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原材料质量、混凝土弯拉强度、混凝土面层厚度、构造深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铺砌式路面使用的石材质量、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预制混凝土砌块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平均抗压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任一组试件抗压强度最低值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85%。

2.城镇道路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

(1)人员淮备

道路工程开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技术准备

①道路工程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应进行施工调查及现场核对,根据设计要求、合同条件及现场情况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并做好技术交底。

②对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工程项目,应提前做好试验研究和论证工作。道路各层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选定试验路段,以确定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

(3)材料准备

①城镇道路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对进场的土石、石灰、水泥、集料、水、沥青、钢筋等原材料应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②配合比要符合设计与规范规定。土方路基修筑前应在取土地点取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施工质量控制

(1)拌合与运输质量控制

①城镇道路使用的混合料宜采用厂拌或集中拌制,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且计量准确、拌合均匀,并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

②道路材料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混凝土拌合物一般采用混凝土罐车运送,应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以确保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到场。运输车辆要防止漏浆、漏料和离析,夏季高温、大风、雨天和低温天气远距离运输时,应有相应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2)施工质量控制

①路基摊铺碾压以前,应测定土的实际含水量,过湿应予以晾晒,过干应加水润湿,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以内。路基应分层填筑,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宜不大于300m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0mm。在压实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有无软弹、起皮、推挤、波浪及裂纹等现象,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采取处治措施。道路边缘、检查井、雨水口周围以及沟槽回填土不能使用压路机碾压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填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

②各类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石灰稳定土基层碾压时压实厚度应与碾压机具相适应,含水率宜在最佳含水率的允许偏差范围内,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石灰土应湿养,养护期不宜少于7d。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b.水泥稳定土基层宜采用摊铺机械摊铺,自拌合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型。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宜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常温下成型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筑道路面层。

c.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偏差范围内。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7d。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混合料湿润。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撒嵌丁料。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需通行的机动车辆应限速,严禁履带车辆通行。

d.级配碎石(碎砾石)、级配砾石(砂砾)基层每层摊铺虚厚度不宜超过 30cm。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集料集中或离析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碾压前应洒水,洒水量应使全部砂砾湿润,且不导致其层下翻浆。碾压过程中应保持砂砾湿润。

③沥青混合料铺筑现场应对混合料质量及施工温度进行检查,随时检查厚度、压实度和平整度,并逐个断面测定成型尺寸,并应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模板选择应与摊铺施工方式相匹配,模板的制作偏差与安装偏差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摊铺前应全面检查模板及钢筋设置的位置、传力杆装置等。摊铺时,混凝土混合料由运输车辆直接卸在基层上。卸料时应不使混凝土离析且应尽可能将其卸成几小堆,便于摊铺,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应在铺筑时用铁锹拌均匀,但严禁第二次加水。摊铺厚度应考虑振捣的下落高度、预留高度一般为设计厚度的0.1~0.25倍。宜采用专业振实设备,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防止过振。

⑤附属构筑物:

a.路缘石基础宜与相应的基层同步施工。路缘石应以干硬性砂浆铺砌,砂浆应饱满、厚度均匀。路缘石砌筑应稳固、直线段顺直、曲线段圆顺、缝隙均匀;路缘石灌缝应密实,平缘石表面应平顺不阻水。

b.雨水支管应与雨水口配合施工。雨水支管、雨水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满足路面排水要求。雨水支管、雨水口基底应坚实,现浇混凝土基础应振捣密实,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⑥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施工中应按质量标准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做到自检、互检、专检,上一道工序不合格绝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