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点出门,正是学生上学的高峰时段,不论是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小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个人都是步履匆匆。
路过我身边的一个男孩,大约14岁的样子,背上的书包拉链已经坏了,孩子身体前倾,就像我小时候背草捆子的样子一样,明显他背上的书包有些分量,至少在20多斤以上。再看其他学生,也是这个样子,不光是男生,还有女孩的书包也是一样,尽管是双肩背包,书包里的书形成的圆包明显下沉,孩子不得不身体前倾才能与书包形成平衡。再看那些小学生,书包差不多和他本人一样大,外面还装着喝水杯子、学具之类的,一样身体前倾,迈着小步子,向着学校方向走去,有的孩子家长干脆给孩子买了拉杆箱代替书包,孩子上学就像出远门去旅行一样。
学生真的需要那么多书吗?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这么多书?打开学生的书包除了教科书,大多是教学辅导材料,课课练之类的练习册等,还有其他一些附加的必读书。想想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费五毛钱,书本两本——算数和语文,一个布兜装着两本书和两个作业本,也没有什么1号本、2号本,我们把作业本写完了,反过来在背面再写作业,一个本子用两遍。没有辅导书,也没钱买课外书,我们的课外书就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夏天里下河捉鱼、游泳,秋天里去地里净红薯、洋芋(在收获过的地里捡拾遗漏的果实),冬天里上山上砍柴、晒太阳……
儿时充满了快乐与美好的回忆,小伙伴之间的关系平淡而融洽,我们没有去过山外更远的地方,却在心里留下了向往的种子,最终我们终于从山里来到了山外;我们没有玩过钢琴吉他,没有学过奥数与美术,我们却更加懂得尊敬老师,礼貌待人。上小学时,老师没有食堂,吃饭是派饭,就是谁家有学生,就要轮流给老师管饭,就像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演的一样。每次老师要来我家吃饭,母亲都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盛好菜后碗碟边上也要保持整洁,包括菜的颜色搭配要好看,母亲告诉我,给老师端饭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一个手给老师,这样不礼貌。老师们吃饭由大人陪同,我们都是在厨房吃饭,吃完饭还要把老师的电壶灌满热水,早早给老师们送到学校办公室。老师们对我们也很好,直到我上初中、高中后,还经常去老师那里看他们……
那些年代是贫穷的时代,但也是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尽管那个年代生活简单,但是也充满了各种乐趣;我们的时代是先进的、文明的,但是,在追求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不应该丢失更多美好的东西,人不是机器,人是人,是有着丰富情感和要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