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中国只有5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吗?

材料试图通过一系列论证,证明“中国的经济学发展滞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材料看似有理,实则存在多处逻辑漏洞。

  首先,诺贝尔奖的得主研究成果未必已经付诸实践,也有可能是理论方面的创新。另外,获得诺贝尔奖是一国经济学发展的有力证明,但不是衡量其发展的唯一标准。因而,仅仅依据中国暂无经济学奖得主就推出“中国无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

其次,由“中国的经济学家热衷于担任董事,或频频上镜”推不出“其不能做严肃的经济学研究”。这两者间并不矛盾,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今的现实情况中,将两者同时兼顾的经济学家并不少见。因而,材料中的论证还值得推敲。

再次,材料一边说“诺贝尔奖的得主都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一边说“只有远离现实的诱惑,潜心于书斋,认真钻研学问,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这样的表述明显是矛盾的。另外,经济学不同于物理数学等学科,仅仅囿于书斋,而不与实际相结合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仅仅通过国际上经济学界哪些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上来自中国国内经济学家,来断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数量是有失偏颇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不多有许多原因,有些是因为语言问题而未能发表。仅凭发表文章不多这一表面现象得出的结论还是有待商榷的。

综上所述,材料存在诸多诸如此类的逻辑漏洞,其所谓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结论”还有待论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