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了继续早睡早起,可是晚上手里捧着《灿烂千阳》就不愿将它放下。书中是记载着两名阿富汗少女在阿富汗三十年战争岁月里所遭受的痛苦的故事。
书中首先讲的是玛丽亚姆,一个女仆和男主人生下来的私生女。她的父亲每个周四都会来看他,他是个富甲一方的有着三个老婆五六个孩子的男人,而玛丽亚姆的母亲则用着憎恨的方式让她恨自己的父亲。一天她准备和父亲去城里他的电影院看电影,母亲说你要是去了,我就去死。结果父亲并没有来接她,她自己去找父亲,回来发现,母亲真的永远离她而去了。父亲无奈带她回了自己的家,过了几个宁静的日子,父亲的那几个妻子便决定将她早早嫁人,嫁给一个离家六百多公里的一个四十几岁的修鞋匠,而玛丽雅姆当时才十五岁。到修鞋匠家的日子并不好过,总会实行家暴,因为在几年中流产七次,修鞋匠对他更是拳打脚踢。
书中的第二个女人是莱拉,住在修鞋匠家附近,父亲是名老师,因为参加圣地组织,她的两个亲哥哥牺牲了,从此母亲一蹶不振。之后临时政府又取消了女子学校,父亲成了一个拥有知识分子头脑的工人。莱拉有着一个青梅竹马的塔里克,不过因为战争,他们一家搬走了。在莱拉一家也准备搬走的那天,突如其来的大炮将她家的房子和父母炸的粉碎,莱拉瞬间成为一名孤儿和半个聋子。之后便被住在附近的修鞋匠救了回来,修鞋匠刚开始就不怀好意,几天之后便暴露了猥琐的想法:已经年过六十的他要娶了莱拉!因为莱拉发现自己已经有了塔里克的骨肉,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之后就开始了一夫两妻制的生活,两个女人从憎恨到后来的惺惺相惜,再到最后修鞋匠实在要把莱拉掐死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修鞋匠打死,救了莱拉一命。
故事的最后就是:玛丽雅姆供认不讳,处以极刑,莱拉带着一儿一女和塔里克生活在一起。此时,战争已逐渐平息,人们开始重建家园。
我记得曾经在高中一个人写过大概这样一封内容的信,他说:现在你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地区,依然战火连连,这个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过着艰难的生活。当然我没想让你去做什么大事去造福人类,但你应该依然努力学习,好好生活。
当时的我对这段话几乎毫无印象,就算当时高中历史政治课上老师介绍的图片,但也只是当时唏嘘惋惜声一片,然后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
直到我看了这本书。阿富汗的女人十三岁就要结婚生子,这是在中国上个世纪就已经消失殆尽的事情; 她们不能随便出门,出门要被男人领着,要穿只露出来眼睛的衣服;妻子相当于丈夫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打骂,当我看见书中的两个女人在她们的婚姻生活里大多时间都在被丈夫打时,真的是心惊肉跳;在阿富汗一个丈夫可以娶多个妻子;整个国家只有极少数的女人可以出门工作、化妆、穿暴露身体皮肤的衣服。
可能在我们这种较自由的国度里,阿富汗的女人是难以想象的坚强存在着,当我们几乎所有女人都有工作甚至社会地位,继续提着女权主义的时候,在阿富汗的女人,依然隐忍着自己的丈夫同时爱着别的女人,依然忍着热带气候穿着只露眼睛的衣服上街,依然隐忍着自己的小家和国家的动乱不堪。就像书里说的:每一个现活着的阿富汗人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触目惊心的悲惨故事。
我从未想过在这个地区的女人有着这样的一生。当我还在为老妈紧逼着我背单词的时候,她们可能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当我因为和朋友们出去玩儿晚回来父母担心的说我两句的时候,她们可能很久都没迈出过家门了,当我们因为在课堂上、家里犯错误,被老师家长罚面壁等小惩却依然哭得很委屈的时候,她们可能在忍受着丈夫的一次又一次家暴……
就这样,阿富汗的女人还是活了下来,她们隐忍着,让时间和世人来改变国家的现状,他们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着,带着希望。
接下来继续看关于中东女人写给自己孩子的书—《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和友谊亲情交织一生的《追风筝的人》。或许在这之后,我的思绪又会被别的小说所取代,可是,我永远不会忘记,阿富汗女人用她们鲜血淋漓的一生,告诉世人要热爱生活,哪怕遇到生活中再困苦的事情,也要好好活着。
最后送上两句当地诗人描写阿富汗女人的诗,也是作者作为书名的由来:
人们数不清她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太阳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我们抱怨自己的国家不明主不自由有严重的雾霾时,她们的国家常年战乱、物资匮乏、她们生活在水深火热、每天和死神擦身而...
- 用了一下午+晚上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这本看完了。 words are not only words. They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