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40+,走出迷雾的森林》20:不强迫一个人做他不喜欢的事的家才是港湾
家到底对一个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成为一个人的港湾。
关于整洁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家庭存在的共性问题。
在我心目中,理想的家庭主妇是那种会做各种美食,抓住了家人的胃,让老公和孩子都留恋家的味道。
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但这是我理想中的,现实中我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
我不喜欢做家务,不喜欢打扫卫生。
做家务让我觉得很痛苦,尤其是日复一日做的那种。
于是我用投入工作的方式来逃避家务,也让自己内心找到些许平衡。
一开始是爸妈做家务,妈妈是一个勤快的人,但是她身体不好,很多事不能做了。
爸爸身体不错,但是他也不喜欢做家务。
老公偶尔会对卫生情况有要求,但他自己也不愿意做,后来就用请钟点工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整洁、卫生这个问题上,老公偶尔会指责我,说我是一个以乱为美的人,无论家里怎样脏乱我都看得下去。
我也承认,这方面我确实比他忍耐力强一些,但有时候也有我先看不下去的时候,比如说我看见他浴室的拖鞋实在太脏了就刷一下,我还奇怪这次他是怎么看得下去的。
这个事实说明每个人关注的整洁卫生的点也是不一样的。
不过我很少会指责他,因为我自己也不愿意收拾。
如果他经常指责我,估计我也会很痛苦。
好在只是偶尔,因为他心里也清楚我不喜欢做这些,我已经不止一次向他清楚表明了我的想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让人觉得舒服的条件就是尽量不要强迫一个人做他(她)不喜欢的事。
每个人有自己的长项或者喜欢做的事,人多的时候就会体现出这种优势来。
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就需要家人的包容。
有些事情你觉得做起来很痛苦,可能对方就会觉得挺轻松或者愿意做。
老公是个喜欢睡懒觉的人,因为他喜欢夜里看书。
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结婚后。
我觉得晚起不吃早饭不利于身体健康,就要求他每天早上和我一起去上班,慢慢地他也习惯了正常吃早饭。
儿子上五年级后,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就变成了他的工作,我一直担心他会觉得很痛苦,后来发现他也适应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这么早起干别的事他肯定不愿意,但是送自己的儿子上学他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
寒假因为疫情原因变成了一个超长假期,孩子在家上网课,老公又恢复了睡懒觉的习惯。
家里人分两拨吃早饭,我和爸妈带儿子一起吃,因为他要按时间上课,爸妈习惯早起。
老公和公公一起吃早饭,因为他俩都喜欢睡懒觉。
要是以前我可能会唠叨他,给他讲早睡早起的好处。
现在就不会这样做了,难得一个超长的假期,就让他享受充分的自由吧。
等孩子正常开学了,他又得恢复每天早起送儿子上学的常态了。
所谓的“臭袜子”事件其实是家庭中最常见的。
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减少矛盾和冲突对提升生活幸福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