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因为人类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我们对历史的回顾、对当下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预测。人类是善于规划、解决问题和逻辑思考的动物,我们所思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身、环境和他人。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会产生各种想法,从无关紧要的怪谈,到对个人意义重大的考量。我们总是倾向于更深入地思考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而那些与我们个人利害关系不大的想法,则会被轻易地抛之脑后。如果人类大脑可以完美地运作,这就是我们可以实现的理想状态,但大多数时候,人的心智并不完美,思绪可能失控,并给人造成巨大的痛苦,反刍思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具有反刍思维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问为什么?为什么遇到困难的是我?为什么我不能成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我失去那么多?这种为什么他可能会问很多次、很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
由此可以看出,反刍思维其实是一种被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难以控制的重复性消极想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重复:不论我们如何想要积极的去思考,还是会在同样的消极的问题上打转,通常是与自身或某一次糟糕的经历相关。
- 消极:总是会控不住的去想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坏事,以及这些坏事可能导致的、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 侵入性:有时一个想法、一个画面或一段记忆可能会突然出现在脑海中,在我们意识到之前,就已经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里了。
- 不可动摇:消极思维一旦出现就很难消除,导致我们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思维上。
- 无法控制:一旦陷入到反刍思维的陷阱里,任何安慰的话都不起作用,还是会出现灾难性的想法,会觉得失去了理智和自控能力。
- 抽象:通常会以抽象的方式进行思考,没有非常具体的想法。
- 被动: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陷入到反刍思维的陷阱里。
反刍思维不会凭空出现,往往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场景或一种侵入性想法触发。一个人经历的反刍思维越多,就越容易被更多的不同场景、提示因素或侵入性想法触发。从而对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
- 会将我们的注意力困在某些消极的思想内容上,我们虽然知道这些带有偏见的消极想法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却无法让自己摆脱这种僵局。我们想要切换到更乐观的思维角度,但越是努力,这些消极的想法的反抗就越强烈。进而造成严重的缺乏安全感和自我怀疑,强化我们认为自己是软弱的、失败的或不值得幸福的等一切不好的想法。导致未来一片黯淡的想法占据了我们的大脑。
- 当我们陷入反刍思维后,会变得更加焦虑、抑郁、沮丧、急躁、内疚,甚至是易怒。因而更喜欢独处,避免与朋友和家人的交往。
总的来说,反刍思维会通过降低我们的注意力、强化失控感、放大消极想法和感受以及加重逃避社交和孤立自我的倾向,从而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