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压力 明人自明
第九组 司慧玲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上午聆听了王瑶教授的讲座《拥抱阳光心态 缓释心理压力》, 21世纪是压力加上忧郁的世纪。压力无处不在,它如影随形。压力就是当环境威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要和其应对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生理反应,压力反射出来的有身体和心理上的表现,会表现出躯体化症状和功能性症状,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表现。压力来自于外界和自身的压力,那么压力都来自哪里呢?寻求压力的来源,并一一应对。
心中若无烦心事,便是人间好时节。拥有健康的生活和饮食方式,良好的作息规律,坚持做运动,充分享受休闲时光,学会放松都是对压力最好的排解。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遇事多沟通多交流,及时回应我们的孩子家人,才能更好的经营我们的生活。抑郁是对过去的无法释怀,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情绪。活在当下,享受过程,善待自我,不求完美。学会弯曲,伸屈自如更有利于自我和谐,也更能融入和谐的社会。
积极的情绪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极为重要,与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接纳它,如遇到消极的情绪不过分关注。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改变自己的面对事实的态度和看法,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的情绪,转移注意力。
窗外轻雷疏雨,室内寻芳问道。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下午聆听了河南大学教授杨飞云的讲座《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德字有五部分组成,双人旁,意思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让我们学会谦虚;十字是指方位东南西北,四通八达,多学习,多思考,多利他人;和下面横着的目结合,意思就是好多人看着着自己,意思是三尺头上有神明,做人做事要从一而终,全心全意。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儒雅的杨教授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阐述了师德的困惑及怎么走出困惑。并结合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涵义,融合到现代师德的要求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道德信仰,教师信仰,那是我们教育路上的道路和方向。
欲明人者先自明。对于道德两难的问题上,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因为只有教师丰盈宁静,才能带给学生如沐春风。
愿在座的每位名师都能活成一束光,光若微亮,照亮身旁;光若够亮,福泽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