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输出,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所以,关键是前面两个步骤:输入信息和处理信息,把这两个步骤做好了,输出其实可以变得相对简单。
我这篇文章就演示一下我自己是如何从输入——处理——输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同时也是整理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大家。
昨天我写了一篇3000字的读书笔记,记录我阅读罗家德教授《复杂》一书的理解和得到的启发,那么我今天就复盘一下我是怎么样从输入(阅读《复杂》一书)——处理(思考、连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输出(写出一篇有自己观点的读书笔记)
1.如何输入信息?
我们人类输入信息的方式基本上依靠五官: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触觉(身体觉察),而这里面我觉得眼睛看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文字的发明使人类变成这个星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而我们能够阅读,能够快速方便地汲取几万年来人类的智慧,所以,有时候觉得真的是上天的恩赐。
阅读的方法千千万,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要的是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率的阅读方法,李笑来老师说,阅读只有一种方法就是“精读”,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首先就是选择读什么很重要,要从信息的来源上严把关,即我们要挑选的书一定是好书,而不是烂书,什么是好书,什么是烂书,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在这里不展开,大家可以自己去找答案。挑选出了我们认为的好书是前提,接下来才是“精读”。
如何“精读”是一门学问,我推荐大家去看万维钢老师写得一篇文章,名字叫“强力研读书”【万维钢老师博客: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376】
万维钢老师说:
deep reading(强力研读)与最近心理学家们谈论的训练天才的新成果,“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deeppractice)相呼应。之所以称为强力,是因为它追求阅读的深度和效率,力图能在一本书中挖掘到最大限度的收获。
他说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而且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为什么要读第二遍,“幽默是智力过剩的体现”想法只在你大脑带宽过剩的时候才会冒出来。只有当你读第二遍的时候,你才能气定神闲地发表意见。第一遍陷进去,第二遍是为了跳出来。】
第一遍慢慢读,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专注于文章的思想脉络,例子大可以跳过(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这一步我觉得非常重要!)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送人了【钱钟书从来不藏书,读完就送人】,或者束之高阁。
我读《复杂》这本书就是用万维钢老师的方法。
2.如何处理信息?
如何处理信息呢?如果狭隘地理解就是如何做笔记,其实上面已经提到一些做笔记的方法了,如读第二遍的时候同时做笔记,例子大可以跳过,读一张记一章的笔记,直至读完。
具体如何做呢?我自己借鉴了纳博科夫的“卡片法”和《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的方法。
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会在卡片上提炼出每一章的讲了什么,只用一句话概括,读完之后,用一句话提炼出整本书讲了什么,如果你做不到一句话来概括,说明你还没有读懂这本书。
我喜欢用问问题的方法来思考,比如如何判断你真得读懂了一本书呢?你可以问自己这样四个问题:
下面是我自己给自己提的问题:
(原谅我的字,快速记录的时候不必顾及这些不太重要的东西)
卡片的好处就是你可以“乾坤大挪移”,调整文章的结构的时候很好玩,而且往往能带来灵感。
如果你对自己的回答很满意,你就可以开始进行第三步了——输出(写出来,整理成一篇文章)
3.如何输出?
我说了如果前两步做好了,输出很简单,就是想好如何把你卡片上的东西连缀成文,设计好结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目的只有一个,让读者读完你的东西,秒懂。然后往里面填充一些例子、故事、感悟和启发,让整篇文章有血有肉。So Easy~Right?
我写得关于《复杂》一书的读书笔记:理解当今世界的一个角度
连续写作之 2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