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随着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大火,很多网友都在热议:这贵妃吃的荔枝是从哪运过去的?
纵观我国荔枝产地,除了两广和海南这些热带地区,还有云贵川渝、福建和台湾等地区。

目前争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南岭南说(两广地区),另一种则是秦岭南(川渝地区,以重庆涪州为主,今重庆涪陵)说。
小说《长安的荔枝》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都是以岭南说为背景,正是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特点,五千四百四十七里的距离让所有人都把运送鲜荔枝这份差事当做烫手山芋,在连哄带骗下交给了老实巴交的李善德。

正因为人人都觉得这件事无法完成,在派发任务后,领导一开始甚至都不打算给他批差旅费。好不容易到了岭南,又被刺史当成骗子,根本不相信圣人会做出这种荒唐的决定。最后逼得牛马打工人发疯,反正我也活不了,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对方这才稍微妥协。
同事甩锅、官场踢皮球、没有权势的小人物办事处处受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荔枝保鲜和运输问题、设计最快路线、筹措巨额经费、组织协调运输队伍等系列难题使得这件事充满了看点。

若地点改为涪州进贡荔枝,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其中的油水自不必说,这种肥差便有人争抢着来做,必然轮不到李尚德。毕竟哪怕是从岭南进贡,右相都能想出加征赋税,来把荔枝运输费用转嫁到每个驿站承包人身上。
进贡荔枝这件事或许也就会变得和进贡其他水果一样普通,矛盾不够极端,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就大幅降低,更不会形成爆款小说和电视剧。

当然这是单纯从小说创作角度来讨论,在阅读原著小说时,还是可以看到作者查阅很多历史资料,在尽可能生动还原唐朝人们的生活风貌,也确实有不少的文字记载了岭南上贡荔枝这件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色味不变。”
《新唐书·后妃传》中“杨贵妃嗜鲜荔枝,岭南节度使张九章乃置骑传送,奔走数千里至京师。”描写的就是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章运输荔枝的经过。于是有人说贵妃想吃荔枝是因为张九龄和高力士两个广东人推荐,但其实贵妃童年时随父亲(曾任蜀州司户)在蜀州度过,早就荔枝自由。

杜甫在《病橘》诗中写道:“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南海使自然是只能来自岭南。但他又有诗《赠翰林张四学士节录》云“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在翰林府中,他见到了圣人御赐给翰林青绿色外壳的荔枝,在《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想尽一切办法,最后到长安后九成九的荔枝都在路上腐败,又怎会还有青绿色的新鲜荔枝?
虽然荔枝保鲜古代已有部分技术,如瓮装蜡封,隔水隔冰,竹箨固藏,截枝入土,小株移植等。但都无法使荔枝保鲜十日以上。

最终李善德在侗人的提示下想出独创的“分枝植瓮”保鲜法和驿站接力运输体系,可这样一来运输一次就得毁掉一个荔枝园,运输成本更是高达三万贯,且次年运输无法摊低成本。
故而在小说结尾,安史之乱爆发,贵妃马嵬坡下死,岭南再不用向长安进贡荔枝。
那这荔枝究竟是不是从岭南运送的呢?
有人用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来佐证荔枝是从岭南运到长安的,但是这首诗《食荔支两首》别名《惠州一绝》,是苏轼被贬广东惠州时所作,这首诗前两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中罗浮山就是广东的名山。因此这句诗只是说明岭南的荔枝好吃,并不能证明进贡的荔枝是岭南的。

相反,他倒是在《荔支叹》写道“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明确地提及进贡的荔枝产自涪州。
又有人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话语来否定川渝上贡荔枝的可能性,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早在秦汉年间,就已经开通了贯通秦岭的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等蜀道,唐天宝年间,唐玄奘又下令在子午道基础上扩宽延伸修建荔枝道,使得涪州的荔枝可由此直达长安。

《涪州志》记载“荔枝七日到长安”,有的书上记载的时间甚至更短,无论是从运输时间、荔枝保鲜、驿站调度等多个维度来分析,涪州上贡荔枝的成功率更高,也更容易被人当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来对待。
与劳民伤财的岭南荔枝运输线路不同的是,涪州出发的这条荔枝古道不单单只是运输荔枝,沿线商旅货物交易历朝历代一直持续,对川陕鄂的物质交流和经济发展起过极其重大的作用。

荔枝古道和其他几条蜀道于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一同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既然两条线路都有历史记载,那当如何分辨?
《新唐书·后妃传》中说:“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贵妃喜吃荔枝,自然是处处争先上贡,只不过有的上贡荔枝鲜,有的地方上贡荔枝煎。

就如同最开始分析的,因为岭南线路最难,所以最让大家印象深刻,讨论和记载的文字便也更多一些,《长安的荔枝》应该只是对荔枝上贡这件事选取了最艰难的一条线路,而且这部小说和电视剧最大的看点也不是上贡荔枝这件事,而是面对圣人提出要吃岭南荔枝这个需求,底下官员应对时的众生相以及小人物在官场中夹缝求生,权贵资源调配的奢靡和对民力的剥削透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曾经贵妃想吃上新鲜荔枝得耗费三万一千零二十贯,足够李善德在长安置办的宅子100套。而如今我们在家十块一斤不到就能买到。不得不感叹如今物流的发达,科技真的造福和解放了人类。
END
文字/INC呀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希遇
你点的每一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