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移动社交平台陌陌曾经发布了一份单身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东三省单身者最多,单身率接近46%。
报告一出,评论里炸开锅,好多东北人开始找原因:拥护啥?后来有人归结为东北话太火爆,不适合谈情说爱。比如被奉为爱情经典专门撩拨女孩子的《再别康桥》,有人翻译成东北话是这个样子滴:“鸟么悄儿的我走了,正如我蔫儿巴儿的来;我嘚了八嗖的招手,磨叽西天的云彩。那泡子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媳妇儿,波光里的欠儿登儿,在母们的心头蛄蛹。埋了巴汰的青苔,油了巴叽的在水底赛脸;在康河的旮旯里,我甘心做一把篙子。那榆阴下的一座,不是蘑菇,是个猫楼;揉希碎在浮藻间,沉淀着贼拉彩虹的梦。嘎哈啊?划拉一把笤帚疙瘩,向贼青贼青那疙瘩扑腾;整一兜子星辉,在星辉斑斓里嗷嗷两嗓子。但我不能嗷嗷,悄悄是滚犊子的笙箫;扑楞蛾子也为我蔫儿了,蔫儿了是这宿儿的康桥!我傻了巴叽地走了,正如我彪的呼的来;我得瑟得瑟袄袖子,不带走一疙瘩云彩”。估计读成这样子的情诗不但没法撩妹儿,非把人家女孩子弄蒙圈不可!
再比如女孩子对男友撒娇,原本应该是:“讨厌,以后再惹我生气就不理你了”。结果换成东北话就说成了:“滚滚滚!看你那怂犊子样儿,一边喇儿呆着去,从现在开始,我不想搭孤你,闪远点…”
本来俩情侣约好的一起去看电影,结果买好的票在开场前五分钟丢了,原本只想安慰男友一句:“没事儿,实在不行就看下一场吧”。结果用东北话却说成了:“唉!你个完蛋玩意!两张票都看不住,要你还有啥用!”
生日纪念日偶尔来点小浪漫是很必要滴,但惊喜太大时多少会有点惊慌,于是,原本只想羞涩的说一句:“讨厌,你吓死人家了……”结果东北话说成了:“唉呀妈呀,你吓死老娘了!整啥景儿,有点实际的没?”
但是东北话最适合谈亲情,“亲”和“热”是东北人的滚烫的语言本质,只要在东北,你就走不出这样亲热的话语的围栏。如果你与一个铁岭人成了朋友,那么他同你说话时就会把他的亲人与你紧密地联在一起,说起他的妻子,如果你比他年长,他会说你弟妹如何如何,如果你比他年纪轻,他会说你嫂子如何如何,以此类推,上到你姨你叔,下到你小弟你大侄子你小外甥,诸如此类的称呼一旦成立,你就仿佛是他们家的人了,等你再见到这些人时,他们已经都成了你所熟知的人,而你,一定对他们也不会陌生。
所以,在铁岭不过一年的时间里,就认识了好多的亲姊热妹、好兄弟,我发现了他们幸福的奥秘:修习诗词歌赋,用标准的、优美的谈吐谈情说爱;用火热的、直白的方言谈亲情,这样的混搭和跨界,真是极好的!
如果把众筹的同学们请到东北来,用东北方言来一场论坛,读一遍中国式众筹人性论,估计效果一定是极棒的!想想那场景都欢乐无比。
生活、事业、爱情、亲情,都需要混搭进逗比和快乐,东北方言就是快乐的法宝!所以,单身比例高这件事,和东北方言的关系,还是有那么点微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