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最终成果介绍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总结,大单元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

教师:对单元内容和目标进行整体解读。关注语文要素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一般是第一条),也就是大概念,这是对于一线老师最便捷,最直接的方法。然后找到这一大概念在本套书的前后关联的语文要素,利用望远镜思维进行纵向分析。然后找到每篇课文课后题中指向这单元大概念的题,梳理 ,研究这些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联结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利用放大镜思维进行横向分析,形成本单元的大概念地图。

对单篇课文进行文本解读,教材解读,一定要聚焦语文要素即大概念,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头脑中对本单元整体和各个点有了全盘的解读,并结合学生用五最法(下段对学生的准备有五最法的介绍)预习的反馈,了解孩子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哪些不感兴趣,在学生已知、未知,和孩子要学习的空间里思考如何达到此目标。然后撰写单元目标,根据目标设计评价量规,设计相关教学流程。

学生:课前整体阅读本单元课文,从感性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样便于学生形成单元概念。教学每篇课文前,让孩子用“五最法”预习课文,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五最法:一最:最喜欢(不喜欢、合适、不合适…….)的一个词是什么?写出原因。二最:最喜欢(不喜欢、合适,不合适、应该修改、最不明白……)的一句话是哪句?写出原因。三最:最喜欢(不喜欢、最成功的、最应该修改……)的一段话是哪段?写出原因。四最:最喜欢(不喜欢)的人物是谁?写出原因。五最:最想提出的一个什么问题?尝试写出答案。借鉴的高子阳老师的,括号里是我自己加的,学生既要能找出喜欢的词,也能找到不喜欢的词,并说明原因,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借鉴高子阳老师《第一语文》公众号部分内容)

课中: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的生成,灵活使用教学设计,并同步对孩子进行考核评价。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反思应该是向内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方法并马上进行改进,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建立本单元的大概念,学会专家思维进行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